陳蓓蕾
摘要: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具有職業素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職學校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學生行為養成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每況愈下,影響著中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德育工作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關鍵詞:中職;德育工作
一、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職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水準、思想觀念、法紀意識、集體主義價值觀、理想信念等存在程度不同的缺失,甚至有些方面非常突出,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任務非常艱巨。中職學生的時間大部分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作為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必須抓好其德育工作。
二、中職學校學生的現狀分析
(一)外部因素
從總體來講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和家庭學校對學生的影響。
(1)社會環境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用主義,個人享樂,拜金主義等盛行,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價值取向,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人對于中職教育存在偏見,這些外在因素都大大的影響著中職學生的道德觀念。
(2)家庭因素也是影響中職學生教育的因素之一,現在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00后,許多學生是獨生子女,而且中間好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許多都和留守在家中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就給他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困難,使他們相對來說缺少家庭的教育,而且也給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增加了難度,這些因素都給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了難度。
(3)學校教育的環境,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專業課,德育課程跟不上,提高就業率是每個中職學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中職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能的培養,不太重視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引導。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學生的自身方面的因素
從學生個人方面來講主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以及個性差異幾個方面。
(1)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講,中職學生正處在16、17歲這個身體迅速發育成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容易叛逆,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向成人發展,有意識的擺脫單純和幼稚,而實際上由于他們缺乏經驗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又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們的行為容易沖動,逆反心理很強,往往也不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批評和教育,很容易發生抵觸情緒。
(2)個性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每個人的家庭教育情況,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個人性格的差異,也各不相同。這些也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抓好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強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學校的領導要有正確的認識,除了要抓好全體教師的師德師風工作,還應抓好學生德育工作。學校可建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各班主任為成員,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德育教育體系。其次,學校可制定德育工作相關的考評制度,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規范學生的德育考核
針對德育評估體制缺失的問題,學校可制定量化的德育工作考核細則,考核細則應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避免畢業時一次性考核。學校可組織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道德觀念的理論測試,把德育考核和文化考核相結合。
(三)充分發揮課堂德育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育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首先,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知識教育,為學校德育工作奠定理論基礎,以理論觀點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來武裝學生,逐步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認知能力的目的。其次,各學科教師同樣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工作,把知識的傳授和思想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將思想道德教育溶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積極引導學生由知識向行動、修養和世界觀方面轉化。
(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現已成為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往往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因此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學校可通過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請心理輔導教師等方法,打開學生心靈窗戶,使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幫助學生及時消除心理壓力,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發展,使其具有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重視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可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走進自然,了解社會,把實踐性的體驗活動與學生的內心道德需求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時代所需要的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
(六)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在德育工作中,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傳媒作用,使其承載德育,服務德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學校的整體布局應體現學校教育的美學價值和深刻的教育價值。學校應形成自己獨特的校園精神文化,包括良好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和濃厚的學風等。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每一位師生的愛校意識,真正發揮校園環境的德育功能。
(七)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方聯合教育
學校為了更好的抓好學生德育工作,必須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學校可與當地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駐地部隊等單位保持聯系,建立各類校外德育基地。另外,可開辦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設立家長信箱,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學校聯系反饋機制。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使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并主動協同學校搞好學生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