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彬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成績分化是教師尤為關注的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學生成績分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不僅會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更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消除學生成績分化成為了諸多教育者研究的內容,對于小學教師來說,面對學生成績分化這一現狀,首先要明確成績分化的實際狀況,繼而通過分析成績分化的主要成因來確定相應的對策,以正確的方式逐步改善成績分化的現象,有效降低分化程度,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生;成績分化;現狀;成因
近些年來,由于教育改革的大力實施,教材和教學方式發生了鮮明的變化,加之學業負擔重,部分學生對待學習呈低迷狀態,同時由于小學生心理不成熟,家長缺乏重視和科學的引導,導致學生成績出現嚴重分化的現象,這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成績的分化影響著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必須引起重視,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干預,改善成績分化的現象。本文即通過探析小學生成績化的現狀和主要成因,提出消除學生成績分化的策略。
一、探析小學生成績分化的現狀
現代化教學中,小學生成績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分化現象表現在個體和集體兩個方面。個體中學生成績分化呈階段式和科目式,一部分學生在低年級時期成績較好,但是隨著知識難度的遞增,成績逐步不穩定,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在學科上,很多學生難以均衡發展,在某一學科興趣的導向下,成績偏向嚴重。此外,在集體中學生的成績分化非常明顯,優秀的學生成績處于穩定提升狀態,而基礎相對落后的學生則出現嚴重的成績化現象,這種現象在很多班級中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二、小學生成績分化的主要成因
(一)成績分化的外部成因
新課標大力實施的當下,小學教材在內容和結構上進行了重新編排,一些知識的難度有所降低,而且跳躍性很大,能力強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很容易接受,但是學習困難,基礎能力差的學生并不消化,由此產生了不適感,進而在成績上出現了分化。其次,對于教師來說,新課改帶來的不僅是教材內容上的變化,更是在教學方法、教學理論和教學要求上發生了變化,對教學質量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學挑戰大大增加,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研習新理論和新方法,無法全面顧忌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統一教學模式和單一的考試評測手段,而面對的是幾十個個性和知識水平存在差異性的學生,盡管能夠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但仍舊避免不了統一教學,長期以往,學生成績分化會越來越明顯。
另外,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受教育程度對于學生成績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長忙于工作,難以輔導、監督孩子學習,導致學生家庭教育缺失;而一些家長過于寵愛學生,針對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缺乏和教師的溝通,無法及時掌握學生成績動態,給予相應的支持;部分家長則采用嚴苛的學習引導方式,隨意斥責、貶低孩子,從而給他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多種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的不良刺激,成為了學生成績分化的間接影響因素。除此之外,信息網絡工具的廣泛應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資源,加強了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但同時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多種信息工具的使用增加了誘惑力,小學生本身自控能力弱,在此感染下,很難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由此引發了成績分化現象。
(二)成績分化的內部成因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建立良好的學科興趣,導致實際的學習中存在強烈的抵抗情緒,接受知識的效率非常低,由此產生了成績分化的問題。以英語學科為例,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的學科素養,學生不善表達和交流,短期表現較差,而且遇到困難和失敗沒有得到及時和鼓勵和正確的引導,加之父母或者是家長的指責,致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其次,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新鮮感,部分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可能會吸引他們進行短時間的探索,但是遇到枯燥的內容或者是學習過程中遭遇挫折,很可能就會中途放棄,這不僅丟失了原有的基礎,更阻礙了進一步的提升。另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樣是成績分化的重要成因。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強烈的依賴心理,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確定性的學習目標,僅是單一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而且一些學生出現問題,不及時詢問教師或者是與其他同學交流,直接忽略,長期如此,難以消化的知識越來越多,從而影響了成績的提升。
三、應對學生成績分化的策略
面對學生成績分化的問題,教師要明確產生成績分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首先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如果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興趣,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有意識地提升個人的學習成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提高教學的藝術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產生強大的自信心,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的訓練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學科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認識到學習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建立長久的自信心。另外,以學生為主體,選擇適合多層次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設計合理的練習計劃,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需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關注孩子成績的變動,積極引導,不斷給予孩子鼓勵,對于不良學習習慣及時糾正,做到因材施教。
結語
學生成績分化一直以來是教育關注的內容,而成績分化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比如教學方法的不合理、學生不良形成習慣的建立、家長的錯誤引導等,這種現象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家長要足夠重視,采用合理的方法降低成績分化的程度,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海燕. 農村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現狀、原因分析與對策[J]. 教育藝術, 2015(1):70-71.
[2] 金榮. 淺談小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對策[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4(7):90-90.
[3] 周任萍. 小學中段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7(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