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珍
摘 ?要:所謂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等幾個層面。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有效課堂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小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更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人格健全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進行強化培養,以促進小學生的和諧、全面、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強化其精神發展成長。
一、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學習平臺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找準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定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加強能力訓練,為小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平臺。比如講小學語文《觀潮》,小學生求知欲強,思維活躍,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欠缺,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語文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小學生播放錢塘江大潮磅礴的氣勢,然后提問:在我國有很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之一,哪位同學親眼見過?沒見過的同學,你們觀看完視頻后有什么感受?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漲,語文教師可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比賽,朗讀后嘗試背誦,達到優化課堂的目的,實現“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完課文后,可組織小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假設自己是一名導游,向不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以此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通過寫作,提升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寫作是閱讀的拓展,也是文本學習的延伸,更是語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通過寫作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情感、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首先,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模式,通過寫作訓練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當我們學習了關于景色描寫的文章后,就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家鄉的一些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等優美的資料、素材以及圖片等,然后仿照作者的寫作技巧也撰寫一篇類似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學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較少,為了降低仿寫難度,可以先從一段或者幾段,再或者一個故事情節寫作開始,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抓住了寫作的重點和要點,而且學生資料收集以及作文編寫的過程其實也是思維發展與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其次,老師在課堂寫作教學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才能借助寫作發展與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例如教給學生素材積累法、摘抄法、讀書筆記法等。
三、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滲透道德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道德教育,是培養正確價值觀念,提升學生人格魅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內容,陶冶學生情操,以課文為載體,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美,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例如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有效運用古詩詞的優美意境,強化學生的審美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另外,滲透德育教育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積極在課文教學中滲透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如以講故事的方式,穿插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開展寫作訓練,培養創造能力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意義重大,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動筆的習慣,開展多樣化的寫作訓練,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強化學生寫作基本知識與方法、技巧等運用意識。首先,作文教學應從課內走向課外,鍛煉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克服為文而文的錯誤傾向。
五、滲透傳統文化,實施道德教育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現代文化的基石。小學語文教師應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讓小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推進文化傳承,塑造新一代接班人。首先可以在識字和寫字中滲透傳統文化,《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都是提前認讀的極佳教材,語文教師可以將傳統經典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動畫,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生字,又對所講述的內涵有深刻的了解。還要規范小學生的寫字行為,不僅要講筆順和姿勢,還要適時引入書法教學,倡導“寫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育理念。其次可以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比如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要讓小學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陽節時遠離家鄉、思念親人所寫。指明“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以此教育小學生了解相思、升華相思,養成尊老愛幼的好品質。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有效語文課堂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老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而且還需要老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注重小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進而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劉玉萍.培養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J].學周刊,2019(6).
[2]呂立尊.培養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J].華夏教師,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