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
摘 ?要:數學是學生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思維發展、創造力形成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從小打好基礎,同時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對以往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記錄與分析,從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旨在不斷總結、改進、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優化教學的質量成為了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提出與深化落實,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非常大的轉變,但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課堂教學氣氛較為低迷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學科特點入手,從多個方面調整課堂教學,優化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心得。
一、建立和諧關系,激勵學生學習
我們知道,學生對老師天生有一種心理上的敬愛之情,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優勢,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不要打壓學生的積極性,要多引導、多鼓勵,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強交流,讓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的感覺,從而激勵學生學習,對數學產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我們要多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評價,比如說用口頭語言、稱贊或鼓勵的目光、親切和善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采取合適的方法準確地指明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能產生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一些教師最常評價的“不錯”“好的”等簡單的語言,在評價學生時會略顯敷衍,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弱,而且會缺乏針對性。所以,我們要盡量讓自己的語言評價等顯得厚實一些。比如當學生用不同的解題方法處理問題時,我們可以夸贊學生的解題思路很好,善于動腦等;當學生提出不同但是錯誤的見解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雖然想法錯誤,但是敢于質疑和提問,對今后的學習發展會有很大幫助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及時改進。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其次,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經常要做大量的計算,很容易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因此,我們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既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還要在授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既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說我們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即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把學生分成一對一的學習小組,在一些實際操作或是交流活動中,讓學生可以一對一相互幫助,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練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我們可以先根據學生的能力將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分成能力相當的一對一多組形式,然后給出——系列計算題目,比如“765+289=?569+985=?1907-387=?”等,讓學生在一對一的學習小組內進行比賽,在給定時間內比較誰算對的問題最多。一方面,這種充滿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從而促使學生快速投入到計算學習中;另一方面,學生在交流中也可以借鑒到彼此較好的計算方法,從而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三、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我們還要格外重視豐富課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要根據教材內容制定教學材料,根據學生的程度適當地擴展教學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調整教學內容的色、形、聲,讓單調枯燥的數學題目變得更形象、充實,更有吸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我就選取了一段小動物們參加運動比賽的視頻,視頻中的解說員在運動比賽結束之后宣布:“老虎在第一輪中的得分是52.5分,獵豹在第一輪的成績是60.2分,獵豹領先7.7分。”然后我讓學生進行思考:“解說員說獵豹領先7.7分,這是怎么得到的呢?”從而引導學生去計算60.2-52.5=7.7,引出豎式計算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課題。這樣一來,既吸引了學生的目光,還能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促使學生高效地進行學習,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總而言之,我認為,好的數學課堂應該是集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活躍性于一體的課堂,學生不僅能從課堂上學到數學理論知識,還能感悟數學的起源、應用與價值,同時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方面的發展。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及時了解和分析學情,結合學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不斷進行改善、優化,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曉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賞識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8(02):48-49.
[2]譚書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口語評價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