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便是對于新型技術產品的研發設計,因此對于研發費用相關的方面應當予以強化管理。其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一些企業由于對相關政策理解的不夠透徹,在實際企業運營過程中并沒有實現科學合理的運用,最終對企業的經濟創收造成不利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風險以及實用策略進行了分析,以供相關專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因而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其中,新型技術的研發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相關的管控也需要引起企業管理部門充分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可以借此實現稅務負擔的降低,為科技的研發創造更多的便利,最終促進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概述
新型技術產品的研發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則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相關的資金投入。在此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需要針對新型技術研發的費用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其中,加計扣除新政的出臺與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2016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文件當中,對先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進行了完善與優化。2018年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 2018] 99號)中支指出,企業研發費用當中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在據實扣除之后,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進行稅前加計扣除:而已經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例如,研發費用總計為1000萬元且未形成無形資產的企業,按照加計扣除新政可以在扣除之后享受750萬元的稅前加計扣除優惠。通過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企業相關的負稅會實現縮減,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當中,目前,國內對于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新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出臺的加計扣除新政當中,申請的審核流程相較之前做出了一些優化。之前的政策要求企業在申報過程中提交大量的材料,新政策下企業的申報與審核流程將變得更加簡潔且便于操作。
2.加計扣除新政在申報范圍方面也進行了適當的拓寬。除了相關活動以及行業的反面列表以外的行業與活動均可進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申請。其中,活動的反面列表當中包括技術支持、產品升級、新產品或新工藝、傳統產品或工藝革新、市場調研與質控以及其他技術研究這七大類。而行業的反面列表則包括了娛樂、飲食、住宿、租賃、煙草制造、批發零售以及房地產這六大類。
3.目前出臺的新政對于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方式以及程序進行了一些改變。受托方進行稅務費用的統計,再交予委托機構進行進一步的加計扣除,一般而言扣除的比例按照80%進行計算。例如,某公司進行項目研發的費用總計為100萬元,同時委托機構向審計單位提供相關的費用憑證后,則共可以享受80萬元的加計扣除。在進行加計扣除的過程中,對于企業委托方,針對關聯企業的不同,可以選擇核算資料的保密或者公開:而對于個人委托方,則需要及時提供發票等票據憑證。
4.現行的加計扣除新政相對先前的政策,納入加計扣除的范圍標準進一步的擴大。在新政策中,進行企業研發工作的相關人員可以對其薪酬以及五險一金進行加計扣除。此外,在進行新型技術產品的開發以及批量投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也可以進行加計扣除。
三、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風險分析
(一)重復享受優惠政策
由于對相關市場運行環境的評估存在著偏差,在目前的加計扣除新政當中,尚且存在著一些缺陷與漏洞。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則利用新政當中存在的漏洞,重復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帶來的優惠,甚至不惜觸及法律的底線。具體而言,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將不用進行征稅的資金收入用于技術的研發工作,然后進行加計扣除,而這部分費用存在著重復享受加計扣除優惠的問題,這顯然違反了當前的法律法規。
(二)稅務信息真實性減低
目前,國內現行的相關技術研發費用的計算標準大多采用有條件的資本化。通過有條件的資本化,在數據報表當中可以充分顯示出經濟的實際發展狀況,但不足之處就是對于相關研發費用的定義不是非常明確,因而在進行研發費用的核算時,研發費用既可以作為費用,也可以作為資產。為了增大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企業大多將研發費用歸類為費用,同時納入當期的損益計算,再進一步進行一次性的加計扣除,從而享受相關的政策優惠,最終造成統計核查數據真實性的降低。
(三)量產品費用的混雜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產生的中間未完成品是不能進行產品流通的,因此相關的研發費用可以享受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中間半成品與量產品的生產流水線可能存在著交叉,企業為了降低自身的稅務負荷,便會將量產品的相關費用并入研發費用當中,最終一并進行加計扣除。與此同時,現行的加計扣除新政從先前的申報制轉為了現在的留存復審制,這一政策的改變也為此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四、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優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監控制度
針對目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過程當中存在的舞弊以及違法現象,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理與監控制度,從而有效改善目前的稅務現狀,保證企業的穩健以及長遠發展。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當中,不僅需要技術研發部門進行高效的技術創新開發,更需要財務管理部門的輔助,從而實現財務數據準確性的提升。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管力度,不僅可以增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也可以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公開性與透明性,有效規避稅務舞弊的發生。
(二)加強企業外部稅務審計監管力度
除了促進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監控體系之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稅務審計監管力度,從而實現企業內部與外部的聯合監管,盡力規避加計扣除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對于企業內部監管力度較弱的情況,需要引入外部的審計監管,進行企業研發費用核算的管理與監督,從而避免偷稅漏稅情況的發生。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根據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運行現狀,進一步建立起與之相適配的審計監管機構,投入專業的審計人才,共同促進目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與發展,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三)強化企業研發費用憑證的管理
為了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申報工作的真實性,企業需要提供相關的費用憑證信息。其中,不僅需要確保研發費用相關數據的完整性以及精確性,還需要保證所出示的各項數據信息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因此,這就要求相關的財務管理部門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當中,密切關注相關研發工作的進程,對于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及時的采集與保存,同時根據實際用途的差異進行準確的劃分,在相關研發費用核算數據的提交時出示完整、準確的資料信息,保證企業稅務的公開、透明,促進企業今后的長遠以及穩步發展。
(四)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輔助賬的管理
目前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僅需要進行現有項目的立案工作,更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企業技術研發費用輔助賬的管理進行完善,從而保證日后稅務核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具體而言,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新型項目的研發工作當中,需要對企業當前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同時建立起相應的憑證管理制度與標準,然后對項目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原始數據資料信息進行采集與整理,做好相關研發費用明細以及相關憑證的管理工作,最終根據項目以及年份的差異,建立起相關企業研發費用的輔助賬,并且對輔助賬與相應的憑證資料進行核查與比對,從而確保輔助賬與憑證資料相吻合,避免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例如,某公司申請四個項目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其中,假設相關設備租賃費用為每年100萬元,財務部門按項目分工進行輔助賬目核查。這四個項目耗用設備的時間占總工時的70%,則相關的租賃費進行稅前加計扣除后為70萬元。因此,為了完善企業的研發支出輔助賬核算,需要多個相關部門進行有機配合,提升企業運營效能。
(五)提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為了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工作的效能,需要對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素養的培訓與考核,加深相關人員對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的理解與認識,同時對于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準確的分析與把握,并且建立起自身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相關的認知體系。同時,通過對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可以加強相關人員對于現行法律法規的認知,在工作過程當中有效規避相關的法律風險,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之上,保證高新技術企業的長遠發展與進步。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充分結合當前出臺的新型優惠政策,促進企業自身綜合競爭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其中,研發費用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支出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企業發展當中所占據的比重還在不斷地擴大。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針對研發費用的預算與管理進行更為嚴格地把控,充分結合當前的加計扣除新政,同時不斷提升企業內部財務監管力度以及人員專業素養,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輝.淺談研發費用投入與核算問題[J].財經界(學術版),2019(15):20-22.
[2]黃依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相關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9):49-51.
[3]范偉紅,何亞霖.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制度完善探析[J].會計之友.2019(10):147-154.
[4]張凱,吳松彬.企業異質性與加計扣除政策研發激勵:來自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 17):119-124.
[5]賈素萍.研發費用歸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加計扣除之比較[J].現代經濟信息.2016( 22):164+166.
[6]冉千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探討[J].財會學習,2016( 12):168.
作者簡介:
游旋,福建安吉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