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啟華
摘 要: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針對低學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和認識能力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以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驅動力激勵學生。本文從低學段的小學數學入手,主要從“巧妙導入”“聯系生活”“融入游戲”三個方面討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手段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教學方式
由于低學段學生的年紀較小,直接進行數學的學習確實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縱觀現階段低學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盲目強調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建設等,采取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只是針對教學效益而言的。只有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本身進行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也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樂趣,最終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的目的。
一、巧妙導入,激起學習興趣
開始授課的幾分鐘是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教師應把握住授課的前幾分鐘,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在授課之初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入的設計不僅需要教師明確本節課的主要授課內容,還要注意授課內容和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充分利用輔助教學來展示導入的內容,保證學生能夠被教師的導入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趣。
例如,在學完“比大小”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經學過的“1-5的認識”入手,此時學生對于1-5有了基本的認識,而具體數量之間的對比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對此,教師的導入設計可以融入圖片,在課上出示含有不同數量蘋果的卡片,將卡片下發至學生手中,并引導學生數一數,不同的卡片之間數量有沒有相同的。同時,引導學生將卡片進行規律,同樣數量蘋果的卡片放在一起,不同數量蘋果的卡片則放在不同的位置。教師:“大家已經把相同蘋果數量的卡片放在了一起,相當于已經學會了本節課的一些內容,其實這些卡片之間的對比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內容——比大小,希望在老師講解完大家能夠把卡片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擺放。”教師在導入環節就以學生易于接受的卡片來進行,有助于學生順利完成相等關系的認識,同時還利用具體任務的布置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之后的學習中。
二、聯系生活,激活已有認知
對于低學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學習經驗較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基本來自生活經驗,同時由于教育教學本身與生活就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授課,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適當的整合,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數學和現實之間存在著聯系,自己已有的經驗也有助于數學學習,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分享自己使用人民幣的經歷,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對于人民幣的認識也不同,讓學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經歷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通過同學之間的分享增強部分生活經驗較少的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課上教師可以出示人民幣引導學生說出其中的數字,如出示5元面值的人民幣,學生能夠根據人民幣上的數字順利說出“5”,接著再出示1元面值的人民幣,學生也能夠順利說出面值,并能夠比較得知5元>1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5元可以換多少1元的人民幣。
三、融入游戲,提高學習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學生在當前年齡階段也喜歡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互動,同時,學生在小學階段具有展現自己的欲望,喜歡在課上陳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對此,教師可以在課上融入游戲,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同時在與他人合作或競爭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迎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小組競賽,為每個學生小組創設難度相同的闖關游戲,用時最短的學生小組獲得勝利。闖關游戲的主要內容為鐘表時間的連線、模糊鐘面后的時間認讀、過1個小時之后(之前)的時間以及時間規律的查找問題等,意在全面考查學生對于鐘表的認識,同時將課堂設計與游戲進行融合,保證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
總之,針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師可以從導入環節入手,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同時采取適當的手段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結合生活化教學和游戲化教學等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沈燕.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8(31):23-24.
[2]張煜.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