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思想方法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和能動過程。同時,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由許多教學細節組成的,只有關注并重視教學細節,在細節中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最終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基于此,本文將從課堂問題設計要精準、知識呈現方式要合理、教學評價運用要多元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細節教學的有效方法和具體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教學實效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細節;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教學策略
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個個細節所組成的,細節處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事情的最終結果。然而,受應試教育等傳統觀念和思想的影響,當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只關注知識的單方面灌輸,對教學細節卻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導致學生出現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偏差,從而影響學生后續的高效學習,阻礙整個數學教學實效的提高和優化。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觀念和思想,關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積極改進、優化與革新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課堂問題設計要精準,以引發學生思考
數學教學過程本質上是圍繞著“問題的解決”而展開的,問題是整個數學課堂中的關鍵性要素,只有關注課堂提問這一細節、精準設計課堂提問,才能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特點來精準地設計問題,保證問題難易程度適中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本質作用,調動起學生的思考動機,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觸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們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了一些問題,如下:學校組織募捐活動,五年級1班捐款120元,五年級2班比1班多捐款18.5元,那么五年級1班和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將3根不同長度的小木棍連接在一起,已知三個小木棍的長度分別為10.5cm、5.6cm、12.2cm,那么三根小木棍連接在一起后一共有多長?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對問題展開思考分析,經過學生們對問題的耐心分析,學生們最終計算出了結果。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課堂問題設計要精準,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
二、知識呈現方式要合理,以加深學生理解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小學生卻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會導致學生在理解、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忽略了這一細節,只是單純地通過語言講解、黑板板書的形式來呈現知識,這顯然無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和工具,來改進知識呈現的方式,以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們,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優化學生感知認識,幫助學生建立起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之間的關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加深學生們的知識理解,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開了教學。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幾組圖形,并在圖形中標記出圖形各邊的數據。如,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為6和8,斜邊為10,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通過直觀圖的展示,學生們對于各種多邊形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便于學生們對圖形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知識呈現方式要合理,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三、教學評價運用要多元,以優化教學效果
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直接反饋,是改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教學評價這一細節,積極轉變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保證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具體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個體和小組成員等多元主體參與到評價中來,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展開全面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充分優化教學的效果。
例如,為了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首先,筆者會根據學生們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表現對學生們進行表揚和鼓勵。在課程結束后,筆者再根據學生們整節課的表現對學生們打分,進而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教學評價運用要多元,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細節是影響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只有關注教學細節,才能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教學藝術,提高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度,并通過精準設計課堂問題、合理呈現知識、構建多元教學評價等方式的運用,來將教學細節落實到實處,最終成就精彩的數學課堂,切實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任亦忠.關注小學數學教學細節 促進知識與情感共鳴[J].數學教學通訊,2018(10):63-64.
[2]朱海燕.借力教學細節 提升數學素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微現象”處理策略[J].名師在線,2017(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