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章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走到今天,無論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升。但是有了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有了全員參與的教學課堂,我們的物理教學成績提高并不明顯,學生的課后解題能力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反而有所下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呢?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我覺得我們還差教學改革的最后一步:課后作業的處理。那么怎樣提高初中物理課后作業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課后作業;針對性;趣味性
一、提高物理課后作業的針對性
現在我們許多老師布置物理作業還是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如果老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內容的研究上,對課后作業的布置缺乏研究或者研究得不夠,往往從練習冊第一題布置到最后一題,使同學們陷入題海戰術,從而產生厭學思想,對課后作業采取敷衍的態度,浪費了時間又達不到應有的練習檢測效果。
課后作業應該是課堂練習的補充延伸,課堂上學生掌握了的知識點課后可以不再練習,課堂上學生掌握得不好的知識點適當補充訓練,課堂上沒講的知識點不要隨意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加大課后作業的備課力度,老師沒有做過的作業就不應該布置給學生,應當使課后作業體現在對重點知識的訓練上,力求重點突出、突破難點來設計作業,對練習冊上的作業布置應該有所取舍,針對當堂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從而提高作業的針對性.
二、提高物理課后作業的趣味性
調查發現許多同學非常喜歡物理課堂,但課后卻不愿意去做物理作業,最后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為什么呢?因為老師精心準備的物理課堂有精彩的實驗、熱烈的討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枯燥的、反復的課后刷題使同學們對物理敬而遠之。所以提高物理課后作業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關鍵點之一。
我們的物理作業應多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可以改變作業的形式,多布置一些有物理趣味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的作業,多布置一些蘊含物理道理而貼近生活的作業。例如在講完聲音的特性后,我布置的作業就是自己制作一個樂器,第二天每人演奏一段音樂并相互交流討論其中蘊含的聲學知識,比一比誰制作的樂器更好。這次作業很是成功,同學們積極完成,對相關的知識掌握非常好。我們還應該布置一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助互勵的合作性的作業,使作業真正起到鞏固知識、挖掘潛能、擴大視野、發揮能力、激發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復習課的時候,我的作業是每個同學自己制作一套關于復習內容的試卷,老師選擇其中試卷質量較高的修改后作為檢測題考試。這種作業形式也很受同學們歡迎,完成效果很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聲、光、電、熱、力幾個板塊中都需要完成大量的實驗。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人人按時完成,所以課后許多作業可以通過改變書面作業為實驗作業,既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又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這種方法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尤其適用。
三、重視課后作業反饋信息的處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一個原則:只要一節新課的作業沒有批閱,沒有評講,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教學效果,是絕不會講下一節新課的。不能為了教學進度就只講新課而忽視對課后作業的處理,從而導致對學生學習情況掌握不準,影響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反饋的信息是我們修正教學方向的重要參考。所以不能把課后作業單純的看作習題訓練,通過課后作業的批閱,老師可以及時獲得教學效果的第一手信息,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從而增強了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其次老師對作業的批改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業態度,老師及時認真的批改也會督促學生認真踏實的完成作業,這就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重視課后作業規定的延續性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從第一次布置作業開始就應該講明要求,制定規矩。例如:物理作圖最好用鉛筆,便于修改;每次作業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拖沓;每次評講后的作業應該用不同顏色的筆把它改正過來,為以后復習做好標記;當天的作業不能自己完成的應該及時問老師或者同學,堅決不能照抄作業等。一方面提高同學們對課后作業的重視,另一方面為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后作業效率。
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我們都知道即使學生明白課后作業的重要性,但是沒人會喜歡天天埋在枯燥的作業堆里。如果我們老師在課后作業設計上多下功夫,多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增加作業的趣味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作業的批閱上每次必批,有錯必改,注意習慣養成和方法指導,讓他們體驗成功、品味快樂,一定能有效地完成作業,從而提高課后作業的有效性,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輕松而快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斯賓塞.斯賓塞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