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芝敏
摘要: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和深入,給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突破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可將抽象化具體;可以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誤區;優化;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展示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若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改變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理解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筆者就中學數學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發揮的作用:
一、優化教學過程,制造教學高潮。
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運用教育媒體,如多媒體的旋轉、平移、縮放、閃爍、變色、動畫等功能,創設愉悅氛圍,讓學生產生高質量的思維活動,使他們在課堂上出現學習意識,處于異常 “覺醒”和高度興奮狀態,以此來制造賽課中的藝術高潮。如:在教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時在解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數間的關系”這一難點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對二次函數圖象的描繪及二次函數圖象變化的動畫演示(幾何畫板等)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使得這節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計算機多媒體可以真實地再現和模擬事物情景,以其特有的生動形象的聲、光、色、動畫等表現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創設愉悅和動機。如:在講授“充分必要條件”一課時,采用情景導入,生動形象的畫面:“天上飄來一朵烏云”之后“瓢潑大雨”導致“地面積水成河”。設置此情此景,引出問題:“下雨是否為地面濕的充分必要條件”很快使學生進入教學過程。像這樣,播放一段動畫來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學習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特別是對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三、增強信息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運用教育媒體可以對多種感官提供刺激,通過多渠道傳輸信息,提高傳播速度,增大傳播速度,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練習鞏固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書寫板書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時給予學生準確、詳細的解題過程。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四、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重難點。
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而多媒體的展現方式多樣,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極大的突破了常規教學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的展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把學習的內容化大化小,化靜化動,化遠化近,化抽象為具體,既可將整體分解為部分,亦可將部分綜合為整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彌補教學中學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幫助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學中的難點。
四、提供感知材料,提高感知效果。
通過直觀教具、教學模型、圖片、電腦動畫等可以呈現事物的形象或它的變化過程,以強化刺激,喚起和加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將觀察的對象和背景區別開來,突出感知對象,呈現感知對象的整體和各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可以揭示不已感知的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讓學生分辨。
五、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
教育媒體可以使人的內隱思維活動外顯,幫助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和歸納的推理形式認識事物和理解概念。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時,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角度、旋轉方向不易理解,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生活中的電風扇、車輪等生活表象,從而更有助于學生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和數學概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發展學生的能力,做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常識數學化”。但是數學教學對教育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是由于在眾多的教育媒體中,不同的教育媒體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作用。各種教育媒體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局限,必須選擇適當的教育媒體才能取得的教學效果。教育媒體的選擇通常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目標性原則。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教育媒體。媒體的運用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實現教學課堂教學目標。因此,媒體選擇、演示指導以及運用情況的核查都必須有明確的的目的,并依據課堂教學的總體目標,對它們的招待情況進行調控。
2.針對性原則。選擇教育媒體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要選用不同的教育媒體。媒體的演示不是以給學生灌輸更多知識不目標,而是促進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創造更多有利于學生的環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獲取知識,所以媒體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3.功能性原則。各種教育媒體上不同的性能,它們的表現力、重視力、接觸面、參與性和受控性都不同,在教學中發揮的功能也不同,要根據教學媒體的功能來進行選擇。
六、調控教學過程,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媒體特別是電教媒體的教學信息反饋手段,可為教師調控教學過程和的檢測學習效果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如利用投影可以將學生練習及時反饋,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則為學生自我反饋、自我檢測學習結果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袁智強,《關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調查與分析》,數學教學學報;
[2]鄭毓信,《數學教育:從理論到實踐》,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張定波,《關于數學CAI公開課的思考》,數學教育學報,2011;
[4]王鵬遠、王選勃、王玨.如何用幾何畫板教數學[M];
[5]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6]許業,《幾何畫板與中學數學微型課件制作》,廣東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