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網絡成為了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學生帶來巨大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中國網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固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吸引著當代中學生因網絡而生的各種學生行為和學生心理,這要求我們必須充分關注并及時疏導和調節中學生網絡心理變化,增強網絡的適用性。
關鍵詞:網絡環境 中學生 心理健康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成為了現今中學生交流的不可替代的窗口。所以,如何創設豐富正面的網絡環境,給中學生們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氛圍成為了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
一、網絡環境在中學生群體中的背景
網絡環境是指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數個多媒體計算機物理上互聯,根據某種協議互相通信,實現軟件、硬件及其網絡文化共享的系統。它不僅指向網絡地點,而且包括了學習氛圍、學習者的人際關系和動機狀態,以及教學策略等非物理形態。
在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逐漸將學習重心從單一的學校教師授課,被動地接受校園知識和家庭教育轉化為互聯網形式的網課和網上互動作業模塊以及人際關系的多向交流。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時期,是個體從不成熟邁向成熟人生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對個體的一生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提升也有深遠的影響。這個階段的學生經歷著身心的成長發育,經常會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而良好的網絡環境則能確保他們在這個階段收到積極有效的信息,建立成長期的自信心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相關網絡環境供中學生們獲取有效的信息,也無法對所有信息進行公平合理的判斷。互聯網中的大量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而中學生在此階段正好經歷著人生的重要時期——青春期,他們時常會在這個階段感到迷茫和困惑,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經歷著雙重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不完全成熟的心智不能使他們辨別網絡環境中的是非善惡。
二、中學生沉迷網絡的成因
中學生在這個階段處于心理發育的關鍵期,也是交往需求強烈的時期,他們大多數都在尋求歸屬感和被認同的成就感。但這個階段的中學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充分的人際交往經驗和技巧,網絡環境的隱蔽性很好的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直接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和害羞,網絡交流開始變得日常。
其次,這個年齡階段的中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豐富絢麗的網絡環境極大地滿足著他們的他們對于未知領域的探索,如借助于網絡游戲,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斷地升級打怪,在游戲中學會與人交流和相處,使中學生們各種心理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三、網絡環境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影響
手機是中學生接觸網絡最簡單直接的工具,手機的普及更是推動了中學生之間的網絡交流。互聯網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一個可以盡情展示自我和尋求自我價值的空間。
1.互聯網作為教學平臺,它向中學生們展現了眾多的學習界面,網上教學和課外活動系統,對中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作用。許多中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學習的困難,一籌莫展,在網絡上他們可以尋找答案,使他們豁然開朗,這一方面有助于他們保持對學習的積極熱情,不會因為學習障礙導致自信心喪失,另一方面極大地縮短了因學習障礙而導致的時間浪費,使得中學生可以在相對的時間里做更多更高效的事情,保證了他們的學習效率,也促使他們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放松自己的身心。
相反,網絡上各種掃題答題軟件的誕生,使得部分中學生過分依賴網絡提供的快捷答案而喪失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會形成一種不良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為了擁有更多的業余時間,他們一有難題就進行網絡搜索,對自己要完成的作業任務毫不上心。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學習動機的降低,學習能力的減退和學習習慣的消失。這一現象的產生,對于中學生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發展都起著負面消極的作用,不利于民族的發展。
2.互聯網作為學習工具,中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建構知識,解決問題和創新發明。校園網絡環境相對于中國網絡大環境,它較為簡明和易于管理。教師通過校園網絡發布各種事宜,家長們通過校園網絡了解學校的實時動態,中學生們則通過校園網絡查看信息,完成作業任務和發表自己的狀態。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帶給中學生的影響就如教師對于他們的諄諄教誨。它能像教師一樣指導中學生如何運用現代化科技強化自身技能,也能激發中學生的自創能力,通過互聯網的大量信息,從中找到自己的優點,點亮自信,勇敢地前進。
3.互聯網作為交流手段,這是中學生之間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青春期的中學生們的內心是脆弱的,敏感的,小心翼翼的。在時代趨勢的引導下,網絡帶給中學生們的影響曾一度大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很多人抨擊不良的網絡環境帶給中學生們許多負面的影響,如沉迷網絡游戲,網戀,打賞網絡主播,沉湎色情網站等等,但無可厚非的是,網絡作為實時交流的手段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它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這個階段的中學生跟教師,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極為微妙。同齡朋友之間的關系逐漸親密,長輩之間的依賴關系逐漸減弱,甚至會有沖突發生。中學生在這個階段急于證明自己的能力,又無法擺脫幼稚的思想,教師和家長在跟孩子溝通時產生的代溝和障礙,導致他們無法信任長輩,抵觸情緒日漸增長。許多中學生在這個階段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們不希望老師和家長們知道,但是他們又急于找一個出口,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作為中國人,大部分的中學生的情感趨勢是內斂的,他們不習慣將自己的情感直接展示在他人的面前,而是喜歡寫進日記里進行表達。互聯網的誕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平常難以啟齒的話語和心情可以通過網絡傳遞給他人,或自己親密無間的朋友,或有著相同經歷的陌生人。許多自己覺得難以解決和無法跨越的坎,在朋友和陌生人的幫助下,變得容易了。互聯網使他們的變得善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有助于他們內心不確定性和矛盾性的緩解,有助于他們看待問題不再消極,有助于他們構建自己美好的未來。
4.互聯網作為信息集散中心,它提供著形形色色的數據。中學生們由于心智并沒有完全成熟,容易被某些不良信息吸引,從而迷失自己。報道顯示,有中學生沉迷于網絡主播構建的虛擬網絡世界,拿父母的血汗錢給主播打賞;有中學生因輕信網絡網文,放棄學業,打工創業;由中學生迷戀美妝博主,從而做出各種過激行為等等,這樣負面壓抑的新聞不計其數,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響。近些年來,因為不良的網絡環境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受損的數據激增,青春期抑郁癥和躁郁癥逐漸被大眾所知。這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薄弱,禁不起刺激,一旦網絡的信息和他們構想地不一致,他們就會做出自殘甚至危及社會的事情,造成惡劣的后果。
但是網絡中大量的有效積極信息帶給中學生的正面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網絡中許多勵志的故事和視頻地傳播,給在迷茫中的中學生們打了一劑鎮靜劑,使他們重拾了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激發了他們對自己美好未來的暢想。網絡中一些搞笑輕松視頻,給在繁重學習壓力下的中學生們送去了歡笑,使他們在學業壓力下能夠放松自我,有的放矢,感受生活帶給他們的美好。網絡中一些創意視頻,給中學生們帶去了靈感,或模仿,或創新,使他們對人生有了新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
四、創設積極健康網絡環境對策
雖然現今中國的網絡環境處于正負能量交鋒狀態,正能量源源不斷地涌入,負能量見縫插針地對抗,但是網絡在中學生群體中的未來是充滿希望,蓬勃發展的。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處在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心理學領域被稱之為“心理危機時刻”,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中學生生理機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心理方面也出現了顯著改變,但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產生了一種不平衡感,所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著中學生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因此,創設積極健康網絡環境成為了重中之重的第一要務。
1. ?積極關注中學生網絡心理變化,及時了解和調整他們在網絡中的生活態度和學習習慣。鼓勵中學生查詢觀看勵志輕松短文,信息及視頻,使他們在網絡中能放松自我,擁有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2. ?因材施教布置學習任務,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中學生們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有興趣進一步探索所學知識的深層面,不再為了完成作業而依賴網絡。布置趣味作業,拋出話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網絡成為中學生的好幫手,好老師和好朋友。
建立文明的中國網絡環境,用正確的信息觀念引導中學生,確立中學生的誠信品質,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促使中學生維持和建立積極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 邢澤軒. “互聯網+教育”理念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D]. 2016.
[2]冉勇. 淺談初中生沉迷網絡的心理原因及應對措施.《新課程·中學》,2015年第09期
[3]李沅錫.談我國當代網絡討論環境現狀.《商情》.2015年第27期
[4]周政.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