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巖
摘 要: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是至關重要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自律。但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剛開始學習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小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不利于后期對數學的學習。因此,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來促進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本文針對此,提出相應策略,以供各位教學者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激發;學生;主動性;策略
引言: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幼稚以及天生好奇心強和天生好動的特點,導致小學教學無法更好地展開,為了適應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國家不斷提出相關策略,要求學校和教師要設置與小學生發展特點相符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此來促進小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加強對小學生的培養。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小學數學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數學概念的直觀性;二是數學概念的階段性。如何結合數學本身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展開小學數學教學。首先,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在接受一門陌生的學科時,其本身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就需要抓住學生這一特性,向學生講述數學世界的樂趣以及數學知識的用途,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正面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用由易到難的做題方式,讓學生不斷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最后,教師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對于一件事情維持好奇心的時間較短,所以需要教師從不同方面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能達到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設置與小學生性格特征相適應的教學課堂
除了要抓住學生的心理之外,還要抓住學生的各項感官。小學生具有喜愛活潑、天生好動的性格特征,傳統教學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不喜愛一節課都坐在位置上接受老師的知識傳達,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活潑的課堂。教師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時,可以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解放課堂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在快樂和競爭的氛圍下學習數學。另外,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多多結合生活中和學生熟知的例子,就地取材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識數時,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人數,讓每一位學生都充當不一樣的數字,叫到一個數字時,對應的學生就站起來,如果回答錯誤,就讓學生表演一個節目。讓學生能聽、能說、能動,以此來促進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也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感度,從而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三、教師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給學生做好榜樣
小學生在離開家長的庇佑下來到學校,其心理會產生不安感,教師需要在這個時候多多關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以便后續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和學生是一個長期相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需要一步步地深化。但部分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學生夠不著的位置,讓學生對教師本身有階級感,這不利于教學的良好展開,也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學習。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與學生處在同一個階級上,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由對教師的喜愛轉移到課程上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另外,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教師對教學的敬業精神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樂觀的教師,在教授數學時,不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壓力,還能讓學生感覺學習數學的樂趣。所以,教師自己要做到高要求、高水平、高質量,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為學生做好榜樣。
四、重視理論和操作同時教學
純理論式的教學不適合小學生的發展,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從而不愿意學習數學。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進行相應的操作,才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和動手能力,能夠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掌握。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時,要適當調控學生的認知心理,必須要注重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并及時地進行反饋,不斷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也能了解到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癥下藥,提高不同階段學生的水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加大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結語
總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樹立學生的信心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置與學生特征相符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中學習;重視理論和操作并行,發揮新課程改革的作用,堅持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人,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天磊.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 學周刊, 2016(21):207-208.
[2]薛倩倩.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 中華少年, 2017(4).
[3]鄧渠鋒.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4(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