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民 段淑梅
??
關鍵詞:農村隔代教育;小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15-01
隔代教育一直是社會中備受爭議的問題,也是短時間內很難解決的現狀。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小,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1.農村隔代教育出現的原因
(1)父母迫于生計,去城市打工。自從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存壓力也日益增強,養活孩子的成本也在無形中增大。農村中的父母為了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外出打工掙更多的錢來滿足生活中的日常開銷和教育經費,但是又因為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于是把孩子放在農村,讓爺爺奶奶帶孩子。雖然這保障了孩子的基本生活不會挨餓受凍,但是卻忽略了道德精神方面的培養。
(2)老一輩過多插手孫輩教育。或許是老一輩經歷了過多的風雨和飽經了眾多滄桑之后特別希望能夠享受天倫之樂。因此,在父母教育已經上了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時,老一輩還是會看不下去,會心軟,阻礙父母的教育便更是家常便飯。這是因為老一輩會對孫子輩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和保護的欲望,不愿意其收到一絲一毫的傷害,希望能保護他們的純真快樂。有的時候父母不愿意因此和老人起沖突,便會順著老人,或者直接依從老人的意愿,將學生交給老人看護。
2.農村隔代教育視角下中高年級小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現狀
(1)老一輩力不從心,導致學生道德素質較差。身處農村的老一輩,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接受教育的水平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農村的老一輩不比城市,他們不僅僅要從事農業勞動,還要抽出空閑給學生做飯,洗衣服,甚至看著學生做作業。另一方面,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性格特點,而且現在的小學生普遍早熟,很容易受到影響。老一輩的年齡較大,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普遍很低,洞察學生心理和發現問題的及時程度更是較差,這就使得小學生的道德認知的發展出現了落后的局面。
(2)老一輩無法掌握合適的力度,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由于隔一代的關系,在管理和教育學生的方法和力度上存在著不恰當的方式,會引起兩極分化的現象。一方面,有的老人對待學生比較嚴格,認為其應當做一個光明磊落、行事正派的好學生,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要求較高,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對于其健康成長和道德認知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弊端。
3.農村隔代教育視角下中高年級小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解決措施
(1)政府要加強宣傳力度。當代社會,眾多家長認為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使其能夠有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愛。但其實不然,家長的陪伴和關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才會使學生真正受益終生。因此,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宣傳中高年級小學生道德認知水平形成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家長擔負起培養孩子的責任,不要將教育學生的重要任務直接推給老一輩,形成自己的教育原則,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2)地區要招商引資,使家長就近工作。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隔代教育的問題,就要首先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歷問題。外出打工就是為了能夠多掙一些錢,養家糊口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因此政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現狀和特色,來采取一些措施招商引資,為家長提供一個較為不錯的工作,這對提高中高年級的道德認知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如果本地盛產蘋果、梨等,可以開展梨花節的活動,開辦采摘園,興辦加工廠來對水果進行加工。一個大規模的廠子需要許多的工人,因此就避免了家長去外地打工的現狀,也就解決了隔代教育的問題。
隔代教育有著諸多的弊端,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徹底解決的。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及時掌握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其道德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孫雅妮,趙文博,王嘉寧,李旭苗,施凱軍,衛成龍.隔代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的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2018
[2]李寶敏,宮玲玲.基于工作坊的混合式研修中教師學習現狀及支持對策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8.30(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