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規則實踐的地位得到了突出體現。在對外貿易實踐中,我們面臨著實踐應用中從未有過的問題。國際貿易慣例與一般性質的法律行政法規不同,所實施民商事法,往往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中起到法律約束性。本文從國際貿易慣例的基本概念、特點等角度,分析對貿易存在的基本屬性和地位,結合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使國際貿易慣例在貿易實踐的應用,特別是中國的實際應用及相關觀點,得出國際貿易最適合的做法。
關鍵詞:國際貿易慣例;作用;適用性
一、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在長期的國際貿易慣例,接受國際貿易慣例制定公認的、普遍適用性的行為規則。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是法律約束下,各主體經過時間積累形成的習慣做法和規則,是歷史發展的沉積物,并得到所有國家的廣泛承認和應用,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碰到很多國際貿易慣例所形成的問題。貿易業務申請程序中,所涉及的他國強制性法律的約束、社會秩序的道德約束。就經濟事件活動而言,國際貿易慣例的屬性、使用方式等內容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經濟貿易的發展中,國際貿易的成效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就國際貿易本質而言,學術界擁有較為規范的定義,但是界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不少學者甚至以質疑的、否定的態度,懷疑國際貿易慣例存在的意義與重要性。
西方學者認為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針對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法律起源是存在分歧的,有學者認為其立法、組織規則在國際上的性質是一致的,也有學者反對這種觀點。國際貿易慣例作為資產階級規范貿易行為的規則,與國家內部法律是分開的,最終的使用成效是取決于商人的抉擇。但是商人習慣法的普遍性存在差異,貿易實踐尚未達成共識。
對于中國的大多數學者來說,他們對國際貿易慣例和規則的存在持積極態度,有不少學者認可其法律地位。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特點是自治性和任意性,并正在制定規則體系。隨著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所使用的慣例和規則,備受我國經濟體系的關注。
二、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簡介
(一)國際貿易慣例的定義
國際貿易主體都是有權利的,在合同簽署中都應當明確不同規則與條例的貿易要求。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中,貿易公共約束力與規則約束力被肯定。英國法典中貿易慣例與規則的定義為在某個行業從事運作的人經營所接受的方法或者行為模式。英國知名貿易法學領域研究專家施米托夫提及,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存在,初步明確商業的使用標準.并帶有一定的約束力。
(二)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特征
早期的國際貿易慣例做法是在一些較大的港口形成的。在美國西海岸便有利用集裝箱進行東渡的工會,需要征收資金費用來保全自己。班輪運費中,所涉及的雜費有運費、運價已納入其中。這個慣例在同行貿易中形成的最突出的現象。
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特征在于,明確的主體的基本義務,以將此類慣例與規則銘記于心,區別于人們非簡單的行為,這是國際貿易慣例主觀上的特征。當事人能確認并征用當事方的意見、雙方都具備法律效力,不存在強制性。
三、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性質和作用
(一)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性質
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可以通過選擇當事人、法院和仲裁機構進行調整,可以調整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法律效力是被間接賦予的。學術界對此爭論不休,甚至懷疑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法律基本性質。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第一點只有當各方明確同意在合同中適用某些做法時,國家執法才能保證國際慣例,當事人受到法律約束力的影響。第二種觀點基于國際商業往來角度分析,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是存在欠缺的法律性質。第三種觀點認為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隸屬于法律性質,帶有的法律強制性條款權威性,是與傳統宗教禮儀道德與社會規范不同的。
我認為第一種觀點把法律的定義過于教條僵化。該觀點提及法律僅為國家內部法律強制性形成的規范,是階級發展統一協調作用下所形成的。第二種觀點把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理解為準法律是合理的。但是它認為法律規范的任意性只能在國家適用后才轉化成法律,總結出的結論存在紕漏。我認可第三種觀點。我們明確法律的基本概念,就應當明白國際貿易慣例法的同法律的基本特點組成要有共同點。
(二)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作用
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法律體系存在差異,交流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必須依仗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發揮基本作用。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是習慣的沒有政治的,無論每個國家的制度和政策之間存在差異,國際慣例與規則對每個人都是可以接受和公平的,保護每個人的利益。國家制度與政策的不同,要求國家貿易合作不可通過一方國家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法律進行解決,所形成的不公平現象,勢必其要求國家利用貿易慣例與規則予以解決。為此,國際貿易的規范性作用在于維護各主體權利與義務,處理糾紛。國際貿易規則的應用范圍得到推廣,讓世界互相聯系和理解,克服政治與文化差異,避開貿易壁壘,增加全球經濟貿易的溝通,是人類發展事業的墊腳石。
四、國際貿易慣例的適用性
(一)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適用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包括意思自治原則、誠實守信原則、不可抗力原則、規定原則。不少的行業隨著國際貿易轄區的拓展,其國際貿易慣例逐步成文性、區域性的管理。在接受于各個國家的貿易實踐中,存在著保證實施和遵守的基本原則,正是遵守這些原則,讓國際貿易實踐的規則沒有法律直接的約束,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存在著非常普遍的爭議。
(二)國際貿易慣例現實的適用
不少國家意識到國際貿易慣例約束力這一特點,明確慣例的重要性。今天的各個案例中,都可證明法律存在紕漏。漏洞是完善法律功能的基礎,也證明法律意圖不完整性。國家要對其進行不斷地完善,不應該運用邏輯演繹方法加以補充,而應當利用科學的方法,來演繹這些來自社會生活的法則。在國家機關賦予其法律意義之前,國際貿易不是法律,只是一項規則。
(三)提高國際貿易慣例適用性的可行性方法
國際貿易慣例的使用,要權衡主體的雙方利益,不單是從自身發展角度出發的。為此,不管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怎樣.都應該理性地認識到國際貿易慣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其發揮正確的作用,讓國際貿易在各個國家之間順利的展開。要明確主體的貿易管理成效、權利的約束力,明確國際貿易慣例的使用效率,并以法律合同的形式明確下來,避免合同中違反公約的條款。
國際貿易實踐發展速度將會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向著新的方向發展。隨著國際貿易發展越來越趨向多元化,各國聯系日益緊密,涉獵的范圍越來越廣。普遍地應用國際貿易慣例,加強與世界的聯系,克服貿易文化差異的阻礙,促進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使得貿易變得公平進行,促進世界文化經濟的大繁榮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瓊.國際貿易慣例的性質及在我國的適用[J].政法學刊,2009,26(5):34-38.
[2]熊豪.國際貿易中常用慣例和規則對交易各方身份界定差異性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486):68-70.
[3]趙曉潔.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的性質及在我國的適用[J].現代交際,2018(14):22-23.
[4]李曉晨.論國際貿易慣例現實適用性的有效提升[J].現代營銷,2010:7.
[5]沈木珠.國際貿易合同適用國際貿易慣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5):113-119.
作者簡介:
張蔚,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