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7年,國家頒布了《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相關文件,為中小企業的內控機制建設工作提供了相應的參考和借鑒,有效引導和推動中小企業的內控機制建設工作,增強中小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推動中小企業向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本文主要從中小企業加強內控機制建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探究現階段中小企業內控機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提出相應的內控機制建設措施,增強中小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以期推動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風險防范
一、中小企業建設內控機制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保障企業運營管理的規范化
中小企業構建起完善的內控體系,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操作,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內控建設標準制定出有效的內控機制,并將其滲透到中小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全面控制和監督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為中小企業的正常運營活動提供保障,增強企業運營管理的規范化,推動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有利于落實中小企業戰略標準
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建立起相應的內控體系,是以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導向的,是將內控機制與中小企業的運營管理實際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實中小企業的戰略標準,全面提升中小企業內控機制建設的有效性,能夠更好地監督和控制中小企業的各項運營活動,從而落實中小企業的戰略標準,推動中小企業的平穩發展。
(三)有利于提升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按照中小企業業務流程情況,將從內控決策、內控執行、內控監督這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對中小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進行精準的有效控制,設置科學合理的崗位,精細劃分各部門的崗位職責,從而有效防范中小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各種風險,提升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確保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
二、現階段中小企業內控機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內控風險管理意識
大多數中小企業雖然已基本上建立起了相應的內控機制,并在內部控制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并未設置獨立的內控部門,其內控工作依舊由財務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負責,其他部門很少參與到內控工作中。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管理層對內控工作認識不到位,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忽視了本企業內部相關工作人員的內控知識培訓和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經常會出現內控工作人員在財務主管的指揮下開展相應的內控管理工作,這樣很難充分發揮出內控機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二)缺乏健全的內部風險管控機制
現階段,大部分中小企業所建立起的內控機制都不夠完善,內控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財務部門人員擔任,由于財務部門工作內容比較復雜,涉及范圍比較廣,這樣很難保障內控工作的有效落實。有的財務部門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任務,收集、制定、照搬相關規章制度,裝訂成冊,但無法將其上升至戰略高度,所制定的內控制度缺乏針對性,不能有效的貼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影響著內控機制的落實。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
有的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由財務部門兼任,并未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使得內部審計監督缺乏獨立性,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有的中小企業即使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在開展內部監督管控時,依舊需要依附于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受制于管理層的指示,很難深入到內控工作的實際過程中,無法保障內控機制執行的有效性,影響內控機制建設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控機制建設及風險防范的措施
(一)加大內控宣傳,提升風險意識
首先,中小企業管理層要從思想意識層面上重視內控工作,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內控意識,積極投入到內控機制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出榜樣的帶頭作用,從而全面提升員工的內控意識和風險意識。其次,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內控機制建設的實際需求,在企業內部開展相應的內控知識宣傳和學習,深入貫徹和傳播內控相關知識,增強員工和管理層的風險意識,為內控機制建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定期開展風險管理研討會,聘請專業的內控人員來企業進行專業培訓,全面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內控意識和風險意識,引導全員參與內控機制建設工作,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改進和解決,保障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轉。
(二)明確治理機構,完善內控機制
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梳理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開展有效的治理機構規劃工作,不斷優化企業現有的組織機構,明確劃分內控與風險管理的職責,精細劃分至各個具體的職能崗位,明確其所承擔的風險管理責任,從而不斷完善內控管理機制。中小企業需要建立起相配套的崗位職責分配體系,規范崗位管理工作,引導全體員工參與該項制度的落實,明確自身職責,劃分管理權限,杜絕相互推卸責任等情況的出現,全面提升內控管理的效率。此外,中小企業要及時消除管理層次之間的壁壘,優化內部組織結構,禁止出現“中間環節”的情況,及時根據本企業經營發展的目標和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配套的內控機制,適應中小企業各目的特征,這樣才能保障內控機制建設的有效性。
(三)設置內審部門,加大監督力度
中小企業要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確保其的權威性,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兼任其他監督管理工作,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崗位職責和管理權限,從而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在必要的情況下,內部審計監管工作可以直接由中小企業領導層負責,其作為主要負責人,并進行管理職責逐層劃分,將管理層作為監管人員,全面落實內控監督工作。同時,建立起相配套的績效考核機制,將內部監管成效與績效考核成績相掛鉤,增強內部審計監督的透明化和公正性。此外,要將風險管理作為一項內控考核指標,從風險識別、評估、分析、防控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考核,增強風險防范管理意識,并真正地落實到內控執行過程中,從而降低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
(四)抓住控制關鍵,重視財務內控
首先,中小企業要建立起授權審批制度,明確規范內控管理的內容,從授權內容、流程、職責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自身職權,避免發生越權管理行為的出現。其次,加強中小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管控,從財務記錄、數據歸集、報表編制等方面進行綜合控制,嚴格按照國家實行的會計核算準則和相關制度進行操作,抓住內控關鍵點,充分發揮出控制管理的效果。最后,要對財務報告、會計憑證、賬簿等進行及時的審核和檢查,制定規范化、標準化的財務處理流程,增強中小企業經濟業務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加強會計基礎檔案管理工作,保障財務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五)加強企業相關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及效果
引入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軟件,進一步拓展信息數據的影響和采集范圍,借助ERP系統、云計算等專業化的財務軟件,建立起相對應的財務管理數據共享平臺,不斷加強企業ERP系統與OA等系統的建設與優化,及時掌握相關的財務管理數據信息,準確客觀的評價財務管理狀況,保障內控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內控管理效率和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工作,需要從內控知識宣傳、風險意識提升、完善內控治理機構、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抓住內控關鍵點,加大財務內控管理以及加強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建立起全面、完善的內控機制,有效的防范各種潛在風險,提升中小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以推動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敬之.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與建議[J].經貿實踐,2018(18):274+276.
[2]易曉艷.淺談我國中小企業內控體系的現狀分析及建設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7):57.
[3]魯婭輝.淺議內部控制與中小企業風險防范[J].經貿實踐,2018(17):31-32.
作者簡介:
孫學品,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