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屬于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工作,同時也是推動經濟在產教融合環境之下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其主要是表現在理念、課程等方面。對此,為了更好地推動會計專業持續發展,本文簡要分析產教融合背景下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問題,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產教融合;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
一、引言
在產教融合背景之下,市場競爭壓力不斷提高,對于高職這一種以職業教育發展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在經營壓力方面也在隨之提升。目前關于會計專業而言,雖然專業技能的培養效果已經比較理想,但是在具體的人才培養實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典型問題便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不足,導致學生學業完成后無法有效地參與到市場中,從而失去專業教育價值。對此,探討產教融合背景下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問題具備顯著的教育意義。
二、改進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首先,需要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準確且清晰的掌握并定義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本質,并準確理解創新創業之間的關系,打破傳統思維的約束,跳出理論性的盲區,并準確尋找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方向與動機,進而為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更多的空間。其次需要理解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意識,從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創業技能為目標,并逐漸發展和完善為創新創業意識、精神以及能力的綜合教育為目標。最后,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教學理念屬于教學實踐性的基礎性條件,這樣的教學理念會直接決定教學的結果成效。在產教融合之下,學習互聯網并合理應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點環節。對此,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基地,高校需要不斷地轉變教學理念,適應對代發展現狀,持續推動創業指導課程不斷改革創新。
三、強化創業指導課程
伴隨著國家對于高職生創業問題的重視度持續提升,學校與企業方面對于人才的培養重視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事業部門對于學生的實踐性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創業指導性課程,并適當提升這一課程的實踐性占比。一方面,理論性教學和實踐性教學需要結合,持續性擴大實踐性指導的占比,促使更多的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社會實踐性活動當中,并在實踐性活動中實現自身實踐性能力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強化實地考察、頂崗實習以及模擬招聘等多方面活動的占比,促使更多的學生可以熟練掌握企業、事業單位的招聘、工作流程與基礎要求,并更好地明確自身競爭優勢,從而達到提高自身創業能力的目的。
四、完善創業指導課程
高職生的創業指導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其中涉及的創業理念、實地考察、崗前體驗以及創業評價等多方面的環境也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對此,需要積極構建完善的高職生創業指導課程,從而保障創業質量的持續提升。首先.需要及時構建學校院校的責任機制.不同院系需要從學生人學開始時就將創業指導課程作為重點課程進行教學,并將工作的重點從科學研究轉向創業發展,從實際上提升學生的整體競爭能力。其次,需要圍繞著創新與創業的發展方向進行開展,隨著創業形勢的嚴峻程度不斷提高,大范圍的創業可以更好地帶動創業,并實現創業率的持續提升。對此,便需要針對資金缺乏、經驗缺乏等現狀做好資源方面的供應,落實資源與資金方面的相互融通,從而實現課程改革的持續性提升,保障創業質量持續提升。
五、豐富教育體系
在教育體系方面還需要豐富創業基地的建設任務,以建立創業教學、模擬以實踐相結合的內容為主,為學生提供多種創業基地或創業平臺,提供房租減免、工商、法律、財務與稅務、人事代理、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創新創業幫助,同時在學校的領導與管理部門支持之下,可以制定并落實具體的創新創業工作實施方案,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培訓幫助,聘請社會中的創業導師到學校內舉辦講座。與當地中大型企業洽談后創建見習基地,開展豐富的創新創業活動,例如聯合共青團市委召開創業故事會,同時邀請創業之星到醫院作創業報告會或大講座,借助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六、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產教融合的轉變,信息化時代對于社會的各個行業影響也在隨之提高,其中不僅涉及市場環境,同時還涉及教育環境。今后,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視信息時代的環境特征,圍繞著信息時代的特征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統籌化處理理論性課程以及實驗性、實踐性教學課程,促使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隨之改變,從而真正提高創業教育實效性,推動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發展創新。
參考文獻:
[1]王鳳領,梁海英,莫達隆等.“互聯網+”時代下基于產教融合的計算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311-312.
[2]楊海峰,李艷艷,李鋒濤一等.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藥學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8,14(23):244-245.
[3]費志勇,陳夢玲.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若干問題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451(18):99-103.
作者簡介:
劉衛民,益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