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怡君
關鍵詞:美術活動;教學評價;現狀;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54-01
1.美術活動評價出發點及目的
在美術教學活動開展進程中,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創作熱情。美術課程本身是一門美的藝術,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美的把控和創作。同時要想獲得更為出色的教學成果,在進行美術活動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以實踐為營,突出創作特點和應用表達,并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踐行過程中勇于創新、敢于思考。
2.美術活動的評價現狀
針對美術活動的評價現狀,需要從當前的具體實踐出發展開分析。就目前我們在美術活動中的教學評價表現來說,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教師方面來說,顯然在評價方面做的不夠完善,甚至更多教師對于評價的策略及方法應用不甚熟悉。
(1)過于強調對外在的評價,忽視內部情感表達
美術活動本身是一個創作的過程,最終成型的作品涵蓋了幼兒對作品外在的理解,以及自身對所創作作品的情感融入。但是從教師的視角來說,在進行幼兒作品評價時,顯然忽略了作品的情感因素,多數只是單純從作品的外在表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對于外在的創作表達來說,看起來似乎很合理,但是卻忽視了幼兒的主體位置。
比如在進行人的肖像創作時,作為教師往往會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首先給予幼兒以創作流程的闡述。但是從幼兒的學習來說,一方面是對基礎繪畫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還包括了對繪畫情感的醞釀。在情感的驅使下,也許幼兒在進行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并不會嚴格依照教師規劃的步驟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評價不應該簡單的停留在“我已經告訴過你要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上,而是應該站在學生視角,分析為什么他會這么創作。他創作作品的亮點是什么。從幼兒的情感表達出發進行幼兒作品評價,激發幼兒創作的熱情和勇氣。
(2)教師評價理念匱乏導致評價流于形式
進行美術活動評價的目的,在于發現學生美術創作中的亮點,從而鼓勵幼兒更好的保持優勢,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但是從當前教師的評價現狀來說,顯然難以達成這個目標。而且從美術活動師資力量的構成視角來看,當前許多教師并沒有一個嚴格的評價理念和認知,也就更無從談起對幼兒作品中亮點的發掘。所以如果僅僅只是簡單的對幼兒作品創作的好壞進行區分,那么教師的評價本身也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3)過于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形同虛設
這是當前美術活動評價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現象。教師在進行幼兒作品評價時,往往會把幼兒作品的最終呈現結果看的比較重。而且在評價時,大多數教師的評價都是針對幼兒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展開的。我們所認為的某個作品好或者不好,也僅僅是從我們自己的視角出發進行判定的結果。
實際上,真正的評價應該是與情感交融的。正如同梵高大師的許多繪畫作品評價。如果單純是從外在畫面來說,也許梵高的作品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如果融入了情感的氤氳,處于梵高在進行作品創作時的情緒和意境,再去看作品本身,就多了很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3.實現美術活動評價提升的對策
教師必須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熏陶,在進行美術活動評價過程中將學生放置到主體地位,本著“愛”之心去評價幼兒的作品。
(1)樹立正確的評價意識
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評價意識的塑造,在進行幼兒繪畫作品評價方面,以一種客觀的視角進行作品評價。而且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起正確的評價意識,也就是說,評價僅僅是針對某一個作品,或者是進行某一個作品創作的過程展開。
此外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和創新。所以在進行評價方面,教師要刻意的讓自己從學生主體地位出發進行評價。通過鼓勵的話語進行引導性評價,以激勵幼兒的創作之心,并鼓勵幼兒完成更多更出色的作品創作。
(2)培養良好的評價素養
要想讓自己的評價客觀公正,且精準到位,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水平以及出色的評價素養。幼兒、小學生、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在進行同樣一個事物的創作表達上,有著完全不同的表達視角和方式。教師在針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時,顯然不能一概而論。教師要想實現更精準的評價,對美術活動的規律把控不可或缺。這是達成精準評價的根本前提。
其次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評價表達。同樣是評價一幅作品,“這個山畫的太遠了,太突兀”,與“這個遠山孤立,你是否是希望去表達它的獨立個性?”,兩種不同的評價表達,往往會收獲截然不同的結果。
(3)以情感為引導深入作品深層進行評價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對于美術活動的評價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僅僅只是浮于表面,教師看到的,僅僅是畫面的協調與否、色彩搭配是否恰當。但如果深入到作品內在,以情感為導向驅使來進行作品的評價,則往往會對作品產生完全不同的認知。
以梵高的《星空》為例。如果不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以及梵高在進行作品創作時的情緒,那么可能在進行作品評價時我們看到的只是凌亂的線條、夸張的配色和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是如果是從情感視角出發,則在評價時則會感悟到作品中的不安和躁動,以及創作者刻意營造出的迷幻境界。
總之,唯有從心出發,才能夠發現作品中獨特的美,才能夠以美的語言和表達進行作品評價,才能鼓勵創作者更好的投身美術創作。教師必須重視自身評價能力的培養和塑造,從而以更出色的評價表現,推動幼兒在美術創作之路上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