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雪娟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推廣;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45-01
生活化教學理論在小學課堂上已經推廣多年,在數學學科之中的應用更是能夠全面提升學習興趣,推廣數學知識在生活之中廣泛推廣。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總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的推廣與實踐對策。
1.樹立生活化意識,讓課堂成為生活數學基地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的推廣需要教師樹立生活化意識,讓課堂成為生活數學基地。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但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內容與基本程序還是由教師設定的,所以如果教師缺乏生活化數學的意識,那么設計的數學問題,組織的數學合作學習活動等都無法形成生活數學的內容,使得數學學習變成了單純的知識學習,而不是生活實踐為基礎的知識探索。
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同學測量學校六邊形花壇的面積,同學會用繩子進行分割,然后再去測量和計算。這就是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最佳案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另外,教師還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數學技術。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像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電腦展示復雜地推理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多媒體來展現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進行生活與理論的整合思考,學會用嚴謹的數學知識去看待生活之中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圓形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現圓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再創設出測量圓形花壇的生活場景,請同學們明確要知道圓形面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的數據,提升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小學生學會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數學的合理性,達成數學學習與生活經驗的和諧同步。
2.設置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實踐需要教師設置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為學生設置具體的、形象性較強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能夠不斷分析研究生活內容,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同學們對校園十分熟悉,教師就要從校園出發來構建數學問題,例如:校園方向、校園花壇面積、校園草坪面積等知識點。同時,如果學生多數是農村學生,那么對于種植問題就會十分熟悉,教師要利用這些內容設計數學問題;如果學生多數是城市學生,那么就要從城市建設、樓房技術等問題設計問題。其次,生活化教學是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新方式,教師要以學生生活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生活問題,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這方面就需要學生自己來設計問題,從家庭開支、水電費問題、取暖費問題、購物問題等設計習題,小組之間互相考一考,這樣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轉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事物,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數學知識學習是為了有效處理好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練習生活化,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實踐需要保證數學課堂上的練習活動也能夠生活化,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例如:在進行“時間”的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多數是出示鐘表的內容,讓學生反復地去認讀,這樣小學生很容易就產生厭煩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用鐘表模型來展示自己一天的生活過程,學生就要思考自己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時間點都是什么時刻,需要怎樣表示,然后再向大家展示。這樣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練習方式下,學生也回憶了自己的生活場景,認識到原來時間在生活之中是如此的重要。總之,練習活動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不能忽視,教師必須要仔細琢磨,耐心揣摩,怎樣將練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確保生活之中有數學,數學理論回歸生活。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的推廣需要教師樹立生活化意識,讓課堂成為生活數學基地;需要教師設置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需要保證數學課堂上的練習活動也能夠生活化,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自然滲透之中形成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程振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N].發展導報,2018-06-01(020)
[2]潘雪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N].發展導報,2019-03-15(017)
[3]侯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嘗試和思考[N].發展導報,2018-11-09(023)
[4]翦海波.小學德育教學生活化研究[N].發展導報,2017-04-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