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文
學生教育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時時可教育。一個簡單的道理,看似習以為常的話,卻意味無窮。在初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并不完全認同,我認為,課堂才是教育的主陣地,離開了課堂,那么教育便無從談起。除此之外,我認為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因此,教師的事要大于學生的事,只有把教師引導好了,學校才能健康正常地運轉。近年來,通過多年的學習、實踐等,我漸漸發(fā)現(xiàn):學生教育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時時可教育這句話所言非虛。
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對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進一步學習,《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的頒布,使我真正明白學生教育無小事,學生教育等不得的真正含義。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的頒布,為廣大教師甚至校長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初中學校的校長,在堅決貫徹這一《準則》,考察教師品德修養(yǎng)之時,也應以此為鏡,正衣冠,注品行,做廣大師生的榜樣,并以榜樣的力量,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情懷,營造學校健康、和諧的風氣,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石。
源于此,我在教學和管理中,時時以《準則》為我的行為標準:潛心教書育人,堅持言行雅正等,雖然獲得了眾多教師的認可,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聲音,甚至與我的預期目標相背離。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意愿,一味要求他們向榜樣靠攏,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使得部分學生吃不消,甚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除此之外,我對于一些“屢教不改”的學生,往往給予的關注度不夠,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對教師的管理和對優(yōu)秀學生的激勵等方面,使得學困生、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個特別調(diào)皮的男生。這個男生名叫XX,他作業(yè)從來不做,有時候還謊稱自己的作業(yè)落在家里了,這導致他學習成績一直在下游徘徊。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違紀,跟同學吵鬧、打架幾乎成為了家常便飯。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屢次找他談話,但收效甚微。漸漸地,許多任課教師對他失去了耐心,甚至當課堂上出現(xiàn)不和諧的聲音或小動作時,會自覺地認為這些壞事都是XX做的。對此,XX開始還頗為在意,會頂撞老師幾句,后來直接選擇了沉默,選擇用更為極端和頻繁的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對此,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想我必須要采取行動了,要不然這個孩子就毀了。
教育的本質(zhì)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對于學困生、問題生來說,更應該樹立上述教育教學理念。于是,我開始將對XX的轉化列為了我工作的重心。在明確了方向之后,我首先開始了對XX的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XX屬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對他關愛較少,爺爺奶奶的過度溺愛,導致他在小學時期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爸爸媽媽在節(jié)假日回家后,往往較為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其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不足,甚至在知曉孩子的考試成績后,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使得孩子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再加上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和監(jiān)督,導致其我行我素,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在于他人、教師等相處時,XX往往采取極端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了解到XX的實際情況后,我首先從他父母處著手,與他們進行了多次溝通,在教育孩子的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使得他們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不再將“棍棒底下出孝子”列為自己的唯一教育理念,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多賞識,少打罵,從正面對孩子良好的行為予以肯定。
經(jīng)過我認真地觀察,發(fā)現(xiàn)XX之所以采用極端的方式引人注意,是源于他的“情感饑渴”,所以我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并要求其他教師與我看齊。通過我們集體走近XX,他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當然,這種走近不僅包括他的學習、還包括他的生活和社交。由于我校是一所寄宿學校,我便沿襲我以前的工作習慣:每天早上在學生起床前就到宿舍樓,每天晚上在學生睡覺了再離開寢室。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我和XX的談心時間,通過講述一些名人的故事,身體力行帶他一起去跑步、去學習等方式,用我的愛去融化他心里的堅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緒。在經(jīng)歷了3個月的朝夕相處之后,他漸漸接收了我的走近,我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通過進一步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他其實對自己的成績很在意。在一次化學測驗中,在10道題中,他做對了8道,這一整天,他都非常開心。我便以此為切入點,在他取得點滴進步時,多給予他鼓勵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自信心也獲得了顯著的增強。雖然他的考試成績還不盡如人意,但是我發(fā)現(xiàn)只要將他向上的意愿激發(fā)出來,他身上其實有很多的“閃光點”。如對于自己喜歡的課,往往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也能安靜聽教師講課,積極回答問題;在勞動課中,樂于表現(xiàn)自己,幫助他人……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他向上學習的意愿。在上課時是,我會挑選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當他回答正確或有新意時,我會給予他表揚。這一方式,讓他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于他回答錯誤的問題,我也并未大聲訓斥或批評,而是善意地說:“雖然你回答地不準確,但是說明你已經(jīng)認真思考了。”聽到這種回答,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此后,他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對于不喜歡的課程,也不再打擾他人,而是積極地請教他人。對于他的表現(xiàn),其他教師也看在眼里,都對他給予了很大的肯定,這大大激發(fā)了他學習的積極性。
他的進步,讓我欣慰之余,也深感教育責任的重大。學校教育無小事,學生教育等不得,在經(jīng)歷了初期的不適應之后,我對于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哪怕他是問題學生、學困生,其實他們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只要教師真正地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成為問題學生、學困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并輔以愛心、耐心、包容心,讓自己的眼神、行為傳遞愛,那么,事無大小,教法無形,這些學生才能充分地體驗愛,發(fā)現(xiàn)愛,傳遞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對于每個學生,教師在嘔心瀝血,默默奉獻之時,應該轉換思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走進他們,了解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那么,教育工作者收獲的不僅是學生的愛戴,更是彼此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