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颯
摘要: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對于小學生十分重要。如何引導學生識字、溝通、寫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基于此,本篇文章將研究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學段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教學方法
1 改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方法對學習效率有直接性的影響。但學習的本質是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不管身處于哪里,只要是能夠接受知識學習的都應該靜下心去學好每一節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重新認識語文,慢慢體會語文教學中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季節風景一類的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引入到課外,因為有最優美的自然環境。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和大自然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特殊性的課堂教學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首先,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正是春天時節,那么,春天的氣息體現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去郊外體會一下春天的氣息吧?學生帶領大家來到郊外之后可以讓學生觀察一種有代表性的事物來敘說春。之后,教師引入今天的課本教學,由于是在郊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聲朗讀這篇現代詩,來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而此時教師也可以將重點知識引入今天的教學,教學之后可以準備一個植樹的活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一起種植一顆樹苗。學生在這樣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中,體會到語文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魅力,從而使語文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2 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適宜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此外,教師應巧妙、適時地提問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表揚學生,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3 制作微課視頻,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在微課教學模式中,學生自學完成后的小組討論環節至關重要,學生之間的討論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與空間想象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展示自己不同的觀點,提出問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最后全班學生一起辯論。如此班級中那些害羞、膽小、自卑的學生就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強自信心與勇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帶著問題來進行感悟。在讀的過程中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十分鐘時候師生之間可以分享自己對問題的想法。由于孩子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的比較少,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普及一些外界的知識,班級討論期間,各小組派代表發表本小組最終意見觀點,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另外,學生提出問題后,經過小組、班級討論,不僅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理解,還延伸學習思路,發展多向思維與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4 采用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要使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產生聯想,通過聯想實現創新。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從好的方面來講可以提升學生知識涵養,提升學生素養的養成。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很可能會讓學生覺得語文的學習就是枯燥的文字學習,對語文課堂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夠給學生營造出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課本教材給學生營造出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好語文。例如,在教學積極正能量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引入生活,將課堂當做一次交流會,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身邊的無私奉獻的人或者是默默無聞的人,這些人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影響。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采訪一下生活中人們在他們的印象中有哪些人最值得尊重,又有哪些人為社會做出貢獻,卻選擇默默無聞。這樣讓學生走進生活中的語文,了解以前和現在為人民服務的人們,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 利用游戲進行教學
運用游戲進行教學,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多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且枯燥,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易產生疲累。然而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字量,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作文的學習,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識字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多種識字游戲,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游戲教學法:第一,放風箏。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片草原,在草原上設計多只色彩絢麗的風箏綁在草地上的木樁上,之后,鼓勵學生去放飛風箏,并認讀相應的漢字,在學生認讀正確的情況下,獎勵學生小紅花,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來,爭做識字小達人,這種游戲的方式對于鞏固和復習漢字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二,登山。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構建一座山,在山上設有一座迷宮,在山頂上有一面象征勝利的紅旗。學生在闖迷宮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識字關卡,學生只有突破重重關卡才能到達山頂。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學習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組,每組4人,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認讀其中的關卡生詞,在讀對的情況下通往下一關卡,最后獲取勝利。這樣的游戲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勝利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鮮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第三,看病。教師可以將學生已經學過的漢字進行拆分,分別貼出來,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協作,為漢字看病,使其完整,并且讓各個小組間確立競爭關系,哪一小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漢字拼齊就能獲得勝利。比如,在教晴睛眼坐等生字時,教師可以將其拆分為日青目青目艮從土,并將其寫在卡片上,學生將卡片上的部件組成新的漢字最快的小組為勝。
6 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心理學表明7~8歲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能保持20分鐘,不能長時間地進行一項任務的學習,學習耐心較差。小學教學中,每節課時長40分鐘,因此,小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出現走神、發愣、做小動作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唱歌、表演等形式,使學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課堂上,從而提高后半節課的教學效率。在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屬于有趣的故事一類的課文,教師可以在課后有一個分角色表演的節目,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對文本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從而以學生喜愛的形式,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學生通過扮演其中的角色,能加深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將表演、娛樂添加到語文教學中,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半節課集中學生注意力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進行歷史故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故事的片段和主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當時歷史背景。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讓他們說說故事中熟悉的人物、故事。在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正濃,欲罷不能時,教師提出和學生一起閱讀歷史故事中的一個精彩片段。這樣學生就能夠很快走進文本,掌握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形象。
7 結束語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義務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應有所改變,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師應該繼續優化自己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溫馨.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J].才智,2018(04):34.
[2]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67-68.
[3]劉蒙.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