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勝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多讀多背,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和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閱讀興趣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傳統閱讀教學的方式比較枯燥和乏味,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足夠的興趣。再加之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其自身的自制力不強,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這些因素都使得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
(二)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
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比較注重文化課程的成績,很少將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生的閱讀。再加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普遍缺乏閱讀能力,甚至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滿足基本的教學課程要求,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圍繞教材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注重課外閱讀,導致閱讀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閱讀內容單一,會使學生逐漸對閱讀喪失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即使有的學生對課外讀物很感興趣,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以及不具備課外閱讀的條件,使得閱讀的有效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二、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充分的表明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才能促使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之中,這樣才能提升閱讀的效率和閱讀的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尋教學方法的創新,活躍課堂氛圍,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山中訪友》這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音樂如溪流的聲音以及山中的鳥鳴聲等,以此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充滿興趣和探索欲望,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為學生的閱讀創建有利的環境條件,使學生能夠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閱讀。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自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開展朗讀比賽、撰寫讀書心得以及開展手抄報評比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更加生動有趣,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對閱讀內容加深理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對于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只有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活動更加順利,也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幫助學生科學選擇讀物,課外讀物種類較多,并且形式多樣,一些讀物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對學生很難起到幫助作用,會嚴重影響閱讀的效果。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優秀書籍,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啟迪,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需要,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讀名著,這樣才能起到理想的閱讀效果。其次,要幫助學生學會精讀。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仔細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要將文章讀懂、讀透,這樣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最后,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教師應要求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秀段落或者語句等記錄下來,并寫出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和資料,做到讀寫結合,提升閱讀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落花生》這一內容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事物談談自己的領悟。讓學生根據課文中作者的感受來寫讀書筆記,這樣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
結束語: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并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開拓自身的視野,豐富自身的知識,進而提升閱讀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印惠. 改變高耗低能狀況,構筑高效閱讀課堂——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89+91.
[2]李艷平. 電子白板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 數字教育,2015,1(0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