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廣平
摘要:小學作為孩子學習階段中獲取知識和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而不良的學習習慣則會危害孩子一生。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地位十分重要,如何引導高年級小學生更好的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課堂自主學習效果,這是當前小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當前小學自主學習教學開展現狀,本文對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釋,并就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高年級;數學教學
所謂自主學習,即學生能夠在獨立自主的情況下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有助于小學生在課前就能對教材內容有基礎的了解,并能進行適度的超前學習,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目前各小學普遍重視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教師也都盡可能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但實踐效果卻不盡理想,大量問題表現出來,一些行之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學方法也值得借鑒。
一.小學高年級自主學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自主學習形式化嚴重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數學教師的教學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大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整個課堂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在數學課堂上,即使有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也往往只是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是課堂自主預習,這些課堂自主學習活動的形式化色彩濃重,學生看似是在自主學習,實則還是按教師的指揮進行學習,依然沒有在學習上取得主動權。教師大都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漠不關心,只是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后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就導致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形式化嚴重,學生實際學習效果差[1]。
2.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差
小學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育尚未健全,玩心重,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走神分心。要讓這些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需要他們自身進行充分的努力,還需要家校聯動,教師和父母對其進行充分的引導。然而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和家長都未能進行充分的聯動溝通,部分教師對此缺乏重視,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由學校包辦,這就導致孩子在自主學習時缺乏引導和監督,進而導致了孩子的自主學習效率低下[2]。長此以往,孩子勢必會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對自主學習喪失信心,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降低。
3.自主學習的形式比較單一
現階段,大部分學校開展的自主學活動大同而小異,自主學習主要由課前自主預習、課上自由討論、小組活動等環節構成,這些環節對當前小學生來說缺乏
吸引力,孩子很難對此提起興趣。程式化的自主學習的形式,使得小學生對課堂自主學習產生厭惡感,進而導致自主學習這一教學方法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措施
1.營造和諧愉快的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要想改變形式化的自主學習方式,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課堂,將課堂的中心位置讓給學生,保障其主體地位。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進入新時期以來,教師應當努力與學生營造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應當努力鉆研新的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避免走形式化的道路。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本的百分數問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這部分知識靈活新強的特點,在解決應用題中的比例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究不同于課本的解法,有的學生不使用方程進行解題,而是直接采用算術求解。老師就可以適當獎勵這位發明新的解法的學生,并請他上黑板向其他同學講授這種解法,如此一來,這位同學自主學的積極性必會得到巨大提升,同時,其他同學也會對此產生羨慕的情緒,進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來。
2.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幫助孩子戰勝內心的惰性和貪玩心理,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內心的學習積極性才真能被激發[3]。
首先,教師要端正自己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不要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浪費時間”,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對知識的掌握狀況。例如:在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時,教師要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然后在課前對學生進行預習小測,進而檢測出學生的學習漏洞,為學生量身打造一個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作為一門靈活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在充分研究教材的情況下使用情境教學法、故事引導法、角色代入法等不同教學方法展開教學,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統計”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營造一個比較生動有趣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參與到情景當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這個情景里,教師不妨設置幾個比較生動有趣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然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容易被調動,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3.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
自主學習能夠正常而高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家校保持良好互動,只有教師及時向學生父母通報學生的在校學習狀況,家長才能更好的開展家庭教育,鞏固教師的教學成果;而只有家長及時向教師匯報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態,教師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在實踐,教師可通過開展家訪的方式與學生家長和學生保持聯系。家校聯通,兩者開展有機配合和協作,勢必會幫助孩子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上取得更大收獲[4]。
參考文獻:
[1]朱蘇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90
[2]馬曉霞.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8,5(24):348-349+354
[3]王金興.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8,7(10):126+130.
[4]杜秀花,張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調查——以江蘇省靖江市某小學中年級為例[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7,23(05):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