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霞
【關鍵詞】 ?初中學生 生物學 學業考試 分析感悟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116-01
一、試卷特點分析
廣州省的初中生物學業水平測試在2019年時有了很大的改革,考試時間在2018年50分鐘的基礎上增加至60分鐘,試卷構成中題型也由原先的全部為客觀題改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其中單項選擇降為30題,每題兩分,共60分,增加了四道綜合題,分別為讀題理解、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綜合應用分值共40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分值比為6:4,加深了對必備知識和學科素養的考察強度。
二、試題特點分析
1.注重基礎
近兩年來初中生物的水平測試試題都比較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察,覆蓋面廣泛,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生態系統及保護”“遺傳因素”等知識點在兩年的考試中都有較大的分值占比,例如2018年的選擇動物細胞和2019年判斷細胞遺傳信息存在位置,諸如此類的選擇題都是考察了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時2019年新增的讀圖理解和資料分析,更是考察了學生基礎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把握教材重點,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
2.注重實驗
在關注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對實驗進行了相應的考察的應用,例如2018年的試題17題,選擇“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中,操作與目的有誤的一項,就是考察了綠葉實驗的過程;2019年試題21題就是考察了抗生素對細菌抑菌效果的實驗過程。這種考查方式不僅是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測試,更是考察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是否只是淺顯的認識,亦或是深入的舉一反三。
3.關注生活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學校的教育都更加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生物的考查內容也因此引進了更多的生活類題目,以此來培養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例如:2018年第6題植物的播種和移栽、第7題農田生態系統、第16題綠色節能、第19題人體消化系統、第46題傳染病等考察了學生的應用能力;2019年第8題生態多樣性、第17題動物行為、第24題植物的分類、第30題吸毒的危害、第32題小兒麻痹癥等,在學生理解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將知識點融入了生活中,尤其是2019年新增的主觀題,更是考察了學生分析圖解的能力,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了教材中的內容,那么在綜合分析題上將無法正確的理解圖解內容。
三、教學思考感悟
1.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分析2018年和2019年的生物試題后可以看出,在題目的創設上還是以基礎知識為主,概念的考察占比較重。因此,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依舊需要準確把握教材重點,深化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記憶,可以適當的結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梳理,以此來為學生構建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在短時間的復習中更要有重點的進行引導性學習,根據《測試說明》來把握重點,可以適當放棄不作要求的內容,有針對性的強化學生的認知。
2.培養學生相關能力
由于試題中不會直接的將知識以概念的方式表現出來,大多是通過圖表問題、材料分析、推理創設等方式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理解能力等綜合素質。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就需要重視對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在講解完基礎概念后,就可以多創設些有趣的圖表題、分析題等,將知識融入問題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要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多帶領學生走入實驗室,一些簡單的顯微鏡觀察類的實驗都可以讓學生親身觀察,只有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3.重視知識查漏補缺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有一定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淡忘,因此復習環節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授知識、強化訓練外,還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對不理解的內容查漏補缺,以此來全面掌握知識。例如:設置答疑課,教師在統一解答完普遍都會犯的錯誤后,就可以讓學生自行上講臺提問,教師根據個人的理解能力進行相應的解答。最后要時常進行模擬測試,測試的內容盡量向考試方向靠攏,以此來在不斷地練習中強化知識水平,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近年來初中生物的水平測試也有了很大的改革,試題內容也在基礎知識考察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主觀意識方面的考察,像是新增的材料分析、綜合應用等,都重點考核了學生的相關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分析考試試題后,根據題型、知識點占比等調整自己之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基礎知識為核心,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彌補學生學習認知上的不足,以此來實現初中生物更好的教學,提高學生綜合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徐艷茹.“兩考合一”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試題分析研究[D].
[2]劉海濤,王健.初中生物課程中健康教育滲透情況研究——中考生物學試卷健康教育內容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01):61-65.
[3]許慶凡.以“生物科學素養”立意命題引導初中生物學教學——2016、2017年滄州市中考生物試題分析和教學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No.449(0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