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友華
摘 ?要: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詩詞是經典和現實之間的連接點,是古人久經驗證的思想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身上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應設計有效的古詩詞教學策略,讓學生翱翔在古詩詞的天空當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直觀情境;反復誦讀;詩詞內容
詩詞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詩詞的字里行間貫通著天地之情,人間之理,自從有語文學科以來,詩詞一直是語文教師重點講授的內容。但是有一部分語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效果并不樂觀。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從事語文教師的經驗,對如何傳承詩詞經典文化,使學生翱翔在詩詞的天空中作以下淺析。
一、創設直觀情境,感知詩情畫意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已經被廣泛使用。優美精煉的詩詞不僅表達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還展現著一幅幅可觀的畫面。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使學生感知詩情畫意,從而讓學生愿意融入到古詩詞課堂中去,喜歡上古詩詞,喜歡上我國的傳統文化。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幾幅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和風景畫,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了祖國的地大物博、山清水秀,對學生說道:“今天我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我國廬山的風景。”然后,我將這首詩的詩題和作者簡介都打在了多媒體課件上,結合多媒體技術逐字逐句對這首詩進行了分析,讓學生領略到了古詩中展現的畫面。之后,我要求學生細細品讀古詩,引導學生說出了這首詩中所蘊含的道理。最后,我讓學生齊讀了一遍這首古詩,并要求學生背誦古詩。這樣,我通過創設直觀情境,使學生感知到了詩情畫意,豐富了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通過反復誦讀,品味詩人情感
古詩詞的語言雖然短小精悍,但是有著其極強的韻律感,讀起來會朗朗上口,有味道的朗讀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體會到古漢語的語境,再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品味詩人的情感,愛上古詩詞,將我國的詩詞文化傳承下去。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李白的《夜宿山寺》這首詩時,首先,我引導學生認識了這節課的生字,對學生進行了范讀,讓學生正確劃出了這首詩的朗讀節奏,對學生說道:“大家先自由朗讀,想一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思考什么?”然后,我通過抽查學生誦讀,幫助學生糾正了個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要求學生集體將這首詩齊讀了一遍。之后,我引導學生說出了“高百尺”的含義,說道:“真高呀!還有誰想再讀一遍,讀出這首詩的高。”于是我引導這學生讀出了這首詩的神韻,使聽讀的學生感受到了仰望漫天星空的美妙畫面,讓學生感覺到了李白是一個非常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是個非常豪放的詩人。最后,我讓學生將這首詩正確、流利地朗讀了一遍,要求學生將這首詩背誦下來。這樣,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詩人的情感,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詩的意境,感悟了詩的意思,激發了學生讀詩的興趣。
三、擴展詩詞內容,增加詩詞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很值得人們去反復品味,一個人氣質里藏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如果學生擁有豐富的詩詞量,儒雅的氣質就會慢慢地在身上展現出來。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在所授詩詞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相關的詩詞擴展,增加學生的詩詞積累,使學生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高鼎的《村居》這首詩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在早春二月,萬物開始復蘇,有位清代的詩人高鼎居住在鄉村,看到了鄉村中比畫中還美的春景,就忍不住寫下了這首《村居》。”然后,我引導學生劃分了這首詩的朗讀節奏,讓學生體會到了“醉”和“煙”的動聽,為學生放著古箏彈奏出來的樂曲,鑒賞了這首古詩,對學生說道:“我陶醉在這美麗動人的春色中,我陶醉在你們歡樂的笑容中,我更陶醉在你們美美的朗讀中。醉了,真的陶醉了。讓我們閉上眼睛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隨著高飛的風箏,放飛我們的心靈,美美地,醉醉地背一次。”在學生背完這首詩之后,我為學生介紹了韓愈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蘇軾的《蝶戀花 春景》,讓學生積累了下來,使學生感受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最后,我對學生說道:“我們每學習一首詩,就應該收集相關的詩,來豐富我們的詩詞積累,提升我們的詩詞素養。”這樣,我通過擴展詩詞內容,增加了學生的詩詞積累,使學生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總而言之,詩詞是中華文化中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經典之一,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社會的民風、人情,還能夠使學生適應未來的新變化。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用可行的教學策略,將詩詞文化傳承下去,在時代的發展中,將詩詞文化照亮整個中華大地。
參考文獻:
[1]柯麗春.弘揚傳統文化? 使語文課堂綻放光彩——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名師在線,2019(25):16-17.
[2]周國華.小學語文,詩風意蘊——小學語文詩詞教學實踐探析[J].藝術科技,2019,32(09):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