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林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技能,以此構建高效課堂。而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的教學實施,讓學校推出了新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難以適應,不知道在這種新的教學形式下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鑒于此,本文以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教學模式為背景,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學習習慣 新高考
學習習慣及方法是學生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而形成的,它是一種固定式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采用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新高考制度下實施走班制教學時,教師必須注重這一內容的教授,讓學生依據新的教學模式來改變學習方式,以此提升自身的化學技能。為此,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借鑒。
一、結合基本學情,實施自主學習
在新高考背景下,不同的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了選課,之后走進同一個教學班,導致班級中學生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基本學情進行分析和整理實施有效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課堂知識,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針對課堂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為接下來的學習指明方向。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驗,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針對可取之處加以鼓勵,以此讓學生通過預習來掌握課堂知識,提升聽課效率。
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分類》一課時,筆者為了檢測學生對有機物的認識,于是制定了導學案,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預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對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了探究,在收上來導學案后,教師依據學生的作答進行了分層教學,并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同時檢驗了學生的預習效果,最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長和提升。再如,在學習《芳香烴》一課時,筆者同樣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自主學習,并總結苯與苯同系物的結構和性質,經過檢驗。筆者發現學生對苯的性質總結的不夠完善,于是對其進行了補充,以此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養成探究習慣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一直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且得到了一定的教學成效。所以在實施走班制教學時,教師同樣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課堂內容進行探究,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對化學基礎知識以及實驗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注重小組合作,集思廣益,針對化學問題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探究《影響化學實驗反應速率的因素》這一實驗時,筆者將本班的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進行了探討,首先提出假設:溫度和催化劑會影響實驗速率。之后設計實驗:每個小組探究實驗過程,并且設計對照組來對實驗假設進行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溫度和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確實具有一定的影響。再如,在學習《原電池》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于是筆者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原電池的原理和構成條件進行了探究,并讓學生掌握了電極反應式的書寫。總之,小組合作教學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不同行政班的學生加以認識和了解,增進感情,從而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完善教學評價,加強自我反思
由于走班制實施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張課表,但是課程的難易程度會因為學生的層次而不同,所以如何實施教學評價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既注重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反思,總結學習經驗,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例如,每兩周筆者都會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有小組內評價,同桌之間進行評價,師生之間進行評價。而評價的內容也比較豐富,不僅涉及到學習能力,還關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使學生在評價中明確自己的不足以及學習的方向,從而在自我反思中加以改進,提升自我認知和學習能力,最終適應走班制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化學課堂中獲得成長。
總之,新高考制度實施后,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而教師針對走班制的教學模式做出了努力,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開展了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適應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在面對這一新形式時,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做出了調整,以此來適應新高考制度的實施,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提升學習效率,培養化學素養,為步入心儀的大學而奮斗。
參考文獻:
[1]董霞飛.新高考走班制教學下高中化學課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王志強.高中化學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