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介夫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提高。近幾年我國對教育行業正在實施教育改革,各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各項學科教學的同時不斷加強對學生們思想道德及職業素養的研究。為了使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不僅具有較為專業的理論知識及實操技能,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思想意識和道德修養,進而為我國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添磚加瓦,本文就高校會計教學中如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進行簡要研究。
關鍵詞:高校;會計教學;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在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新形勢下,各高校陸續開展教育改革工作,尤其是對學生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當今,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趨勢下,如果教育改革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所以要不斷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使學生們在步入企業管理時,能夠成為一名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會計工作人員。
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在利益的趨勢下,我國“誠信危機”愈發嚴重,在企業經濟管理中,會計數據信息失真現象、會計賬務不實、行為扭曲、成本管理短缺、稅務繳納漏項等問題比比皆是,使得企業整體績效管理水平下降、會計管理能力不足、注冊會計師信譽度降低、股票市場混亂等現象,這給我國證券管理、國家財產、企業經營、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些財務管理類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是社會環境不佳、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系統不暢、管理欠佳等導致人們出現各種不合社會規范的行為。然而,針對這些不良行為進行細致剖析不難看出這些社會現象的最根本原因為人們的職業道德標準出現偏頗導致的。由此看出,職業道德建設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道德教育就要從學校開始、從學生抓起,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
二、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管理者對職業道德教育缺少足夠的重視度
在“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下,現今各大高校都比較重視學生成績的提升,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工作,以至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教育者認為學生只有將會計有關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熟練掌握,就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為經濟建設做貢獻。與此同時,學生自身對道德教育的受教意識也不高,錯誤的認為學生的主要職責就是努力學習,爭取在每一次考試中都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學好專業課、取得高分數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工作者,這種膚淺的認識導致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本身對職業道德教育缺少足夠的關注度與認知度,使得學生在日后的會計工作中,一旦出現政治性錯誤之后,經常會尋找一些外部的客觀原因來為個人的錯誤行為開脫,不會先從自身尋找原因,不能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二)教育方法缺乏合理性
我國現階段道德教育培養方法欠缺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一般局限于思想品德課上,思想品德課作為教學輔助課程,教師也沒有對此投入過多的精力,在課堂上多數就是照本宣科,學生對該課程并沒有多大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其次,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沒有創新性,比較單一,條款性和原則性都比較強,對于這種枯燥乏味的課程,激發不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得思想品德課堂氣氛過于沉寂,課堂效果不佳;最后,職業道德教育缺乏針對性,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采用統一式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教學模式一手抓,針對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也持有一種應付了事的態度,對于教師課堂所講內容無心聆聽,完全達不到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加強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科學的教育方式
對于我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要將思想理念與教育方法相結合,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再深刻的思想理念也不能在學生的腦中形成固化模式,無法切入實質。因此,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下,想要促進會計專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快速、健康、穩步的發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只有優秀的教學方法以及縝密的教學計劃,做起事來才能保證有條不紊。因此,針對教學流程進行重新梳理,教學內容分清主次,固化流程,形成統一的教學模式,例如對于我國黨政綱領、國家要事、政策理論等教育,必須要有先后順利,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同時要充分結合每個班級或者特殊人群不同需求的特點進行全面部署,以此提升學生們主動參與道德建設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做到學生道德建設及政治覺悟的提升。
(二)創新的教學形式
在會計職業道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延用傳統“教師寫,學生抄”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時刻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沒有主動參與其中。教師過分的關注理論教學,卻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的培養。使得在多數學生的意識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就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哲學道理或者政治類等問題,整體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毫無樂趣可言。故而在教學體系改革的新形勢下,想要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性作用,就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采用多元化、多模式的教學形式,使思想道德課變得多姿多彩。例如舉辦會計職業道德演講比賽、開放會計道德論壇、會計知識競賽、開展道德講座公益性活動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文明宿舍、先進班集體、優秀支部等團隊評比活動提升集體凝聚力等。將實際案例與理論知識有效結合,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進而變成課堂的主人,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作為學生時代的領路人,自身必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與扎實的理論知識,只有超強的職業道德素養的教師才能被學生所信服,才能培養出才德兼備、品學兼優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在各大高校對師資力量進行建設時,首先要對會計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工作,該項培訓工作不單單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還要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培訓工作,因為教師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可能會從事各行業的會計工作,如果想要經受住外界給予的各種經濟或權利誘惑,就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健康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教育則是學生們走向社會之前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心理課程。其次,對于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學校可以擴寬教學思路,打破傳統的由教師或者學者教學模式,可以聘請社會上一些知名的業內人士或者經驗豐富的財務工作者,這些社會精英可以將工作上的實際案例與理論知識充分結合,使授課內容更加生動,案例更加鮮活,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的案件,了解觸及法律底線將承擔的后果,激發學生對會計法律法規的敬畏感,以此提升職業道德素養,為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基良好的基礎。
(四)改革學生評價模式
在我國高校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標準主要是以成績的優劣為主體,通過這種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多數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對書本上的知識不會活學活用,更談不上對會計知識的合理分配與運用,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形勢,想要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勝任會計工作,對學生成績評價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只有成績與道德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會計從業人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建設中,會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使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達到最優化,就需要高校在對學生教育的同時融合職業道德建設工作,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智商、高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員,從而為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國英.淺析CBE導向下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J].科技創業月刊,2017 (4): 90-91.
[2]付光富.會計學專業轉型發展模式創新與實效[J].商業會計,2016 (24): 124-125.
[3]袁曉文,單航英,李國芳.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會計學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6 (5): 125-126,68.
[4]朱月友,趙磊.會計學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改革[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 (1): 110-112.
[5]吳小勇.淺談基礎會計教學中如何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 (13):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