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指導小學生有效開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塑造他們良好的品格。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通過激發興趣、指導方法、開展活動、培養習慣等多種途徑,有效提升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和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指導小學生有效開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塑造他們良好的品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在小學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50萬字。要讓學生有大量的積累,就必須要讓其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那么教師如何更好地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通過激發興趣、指導方法、開展活動、培養習慣等多種途徑,能有效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 多管齊下,激發閱讀興趣
正如楊振寧博士所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一) 營造書香氛圍
結合學校的書香班級評選活動,我指導學生精心布置圖書角,不斷豐富圖書資源,讓學生漸漸和課外書交上了朋友。平時組織學生自主管理借閱,學生課間隨時借還。此外我在班級中還開展了書香家庭評比活動,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并在家中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每學期都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評比活動,如“班級閱讀之星”評比、“新書我推薦”“讀書心得交流會”等,精心創設濃郁的書香氛圍。
(二) 巧借課文激趣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將課內外的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面。例如,在教學《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后,我抓住學生對孫悟空本領高強、疾惡如仇特點的敬佩和探究心理,及時推薦他們閱讀《西游記》,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教師要善于發現課內外閱讀緊密聯系的拓展點,在課堂上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著中的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段,當學生被緊張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強烈欲望,此時教師再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書籍,無疑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指導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有的學生對課外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但還沒有掌握一些恰當的閱讀方法,往往閱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教給他們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讓他們不但愛讀,而且會讀,逐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
(一) 精心推薦讀物
小學生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如:三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海底兩萬里》《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只要我們注意平時多推薦、多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能力就一定會逐步提高。
(二) 適當指導方法
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教學,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讀書方法,如合理安排時間、掌握一般步驟,領悟讀書要求等。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尤其要加強對學生略讀和精讀的指導,讓他們初步掌握因書而異的幾種閱讀方法。如《水滸傳》,教材中已節選了部分精彩章節,在指導學生閱讀原著時,要求可適當放寬,只作走馬觀花似的瀏覽性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自然就會提高。又如指導學生閱讀語言精美的文章時,教師可通過開展“小小朗讀者”評比等活動,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用心品味,積淀語言,培養語感。
三、 開展活動,展示閱讀成果
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有了不少收獲,就會產生交流和展示自己讀書收獲的強烈愿望。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分享課外閱讀的樂趣,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從而激勵更多的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一) 講故事,促閱讀
在各種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講故事”。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故事大王”評比等活動,學生為了將故事講得更精彩,就會主動地尋找喜愛的課外書,挑選喜歡的故事去深入閱讀,反復練講……每一個故事,不但讓講述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了課外閱讀的魅力。
(二) 寫筆記,勤交流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讓學生嘗試把書中的重點內容記下來,掌握讀物的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也可以讓學生結合印象最深的部分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教師還可通過續寫故事、改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平時經常開展讀書筆記交流評比活動,以提高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能力。
結合課外閱讀開展的各種活動,不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更能有效地鞏固和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
四、 嚴格要求,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但未必就能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可在組織學生開展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任務,同時嚴格進行檢查和督促,逐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一) 指導制定計劃
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能力等實際,指導他們展開討論,共同確定好每天課外閱讀的數量、時間、要求、內容,并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指導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同時要求學生注意合理安排讀書時間,如每天早、中、晚可各安排一段時間,一天總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早晨是一天中讀書的黃金時間,頭腦最清醒,可以進行背誦和積累。
(二) 認真檢查督促
根據學生制定的讀書計劃,教師可設計一份“課外閱讀記錄冊”,欄目可包括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獲與感想等。學生每天自我記錄,家長檢查督促,教師定期抽查評比,通過家校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拓寬視野、豐富學識、提高素養的重要途徑,只要我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能從激發興趣、指導方法、開展活動、嚴格要求等方面去不斷努力和探索,就一定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從而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顧利軍,江蘇省常熟市,常熟市東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