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學科核心素養的觀念得到了教師的廣泛關注,一線高中數學教師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采用多樣教學策略,實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诖?,本文從筆者高中數學課堂的實踐教學經驗出發,提出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數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合作學習;生活問題
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不單單是高考中的一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實現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提升的關鍵渠道,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設計,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 依據核心素養,細化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開端,也是最終課堂教學效果的先示,可見,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指導下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應當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為導向,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從而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為數學課堂的其他活動安排做好導向。
例如,在進行《總體特征數的估計》這節課的課堂設計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標準中對數學課堂的核心素養要求,進行如下教學目標的設計:
1. 數學抽象:能夠掌握實際案例中樣本數字的特征,并進一步深化對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等概念的含義。
2. 邏輯推理:能夠根據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的運算和推理,理解它們存在的意義。
3. 數學建模:能夠利用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的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4. 直觀想象:能夠根據方差和標準差等數值,刻畫數據穩定程度的直觀想象。
5. 數學運算:能夠掌握計算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的運算方法。
6. 數據分析:能夠從文本當中獲取有關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等數據信息,并根據平均數、方差和標準差的數值進行數據分析,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
顯然,上述教學目標從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各個層面對《總體特征數的估計》這節課進行了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以上述教學目標為指導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做出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安排,從而逐步實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梢?,在進行高中數學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的細化設計,指向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夠為課堂做好指導,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 優化合作學習,發展邏輯推理能力
合作教學策略是伴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推進而進入高中數學課堂的,在當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也應當積極應用合作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但是,傳統合作教學策略的應用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應當對合作學習活動進行優化設計,從而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函數與方程》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合作活動中的組員以及合作任務進行優化設計,從而實現對學生數學邏輯推理的核心素養培養。在課堂中,教師向學生布置“函數與方程根之間的關系”這一需要學生在邏輯推理后才能得到答案的任務。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分配:首先,教師對班級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行調查;其次,教師根據調查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層級的劃分,分別是“邏輯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邏輯推理能力一般的學生”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的學生”三個層級;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分配,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邏輯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邏輯推理能力一般和較弱的學生,使得邏輯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在小組中對這方面能力一般和較弱的學生進行指導,實現對上述合作任務的討論和交流,從而逐步提升小組整體的邏輯推理能力。
顯而易見,在開展高中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優化合作活動,逐步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的要求。
三、 提出生活問題,培養數學建模素養
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依據核心素養的要求,提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數學建模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古典概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提出“李師傅在12個同類產品當中任意選取3個,至少選到一個次品的概率為多少?(其中十個為良品,兩個為次品)”等蘊含生活元素的問題,使得學生在應用“古典概型”等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數學建模的素養,滿足數學核心素養對高中生數學建模素養的要求。
總而言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日之成的,數學教師應當在不斷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從而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數學知識學習中,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丁小紅.把握深度學習本義,促進核心素養培育——以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8(33):3-4.
[2]閆海燕.以數學建模為例,論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J].華夏教師,2018(31):34.
作者簡介:申亞玲,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蔣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