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按照國家對于公立醫院改革的要求,確保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充分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確保可持續發展,現行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和落實,建立了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同時對醫保制度也進行了完善,讓醫保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補償機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此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公立醫院 ?補償機制 ?對策研究
為了能夠讓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得到增強,充分調動公立醫院的工作積極性,確保醫院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對于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對策有必要進一步的研究,確保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順利向前推進。
一、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現狀
(一)取消了藥品加成,醫療服務價格逐步調整
目前公立醫院已經取消了藥品加成,對于補償機制的調整也在逐步完善,一方面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來補償,另一方面通過財政對公立醫院補償力度的增加以及醫院內部加強精細化管理來消化。政府對于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與專項資助,同時對于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也給與了政策支持,但是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財政情況不同,補償到位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
(二)初步建立了醫保聯動機制
為了配合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改革,在現在醫院醫保收入增長逐漸放緩的條件下,為了確保患者的就醫需求和醫院的正常運行,在醫保政策上各地都有了相應的政策調整,而付費方式仍然是按照項目收費,各地醫保為了確保醫保基金不出現虧損,仍然采用的是總額控制的方法,部分公立醫院已經開始按照病種付費,但是藥品降價的壓力、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同步以及醫保支付方式滯后等三醫聯動環節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二、目前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補償機制并沒有在財政投入和公立醫院需求上找到一個均衡點,通過研究公立醫院的財務數據發現越是財政投入較高的公立醫院,員工收入越高,但是醫院的結余卻相對較少,因此公立醫院的補償必須進行合理推算,否則單純的通過財政補償,一方面增加了財政負擔,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醫院控制成本和醫院的持續健康發展。在補償機制改革以后,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并沒有進行動態的調整,很多地區的醫療收費還是沿用2003年的收費標準,嚴重背離了醫療成本,這些都是價格體系不完善的表現。
三、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對策
(一)建立政策協同機制
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需要強化三醫聯動的重要性,確保補償機制和政策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對于藥品加成取消、服務價格改革以及醫保政策調整要同步進行,加快藥品采購、服務價格調整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最終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
(二)建立動態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
要科學測算醫療服務價格,在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上要充分加強醫院、物價、藥品企業和醫保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讓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更加的科學合理。在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調整上,不能局限在藥品零差率上,因為藥品差價在醫院收入中的占比不高,要把眼光放到整個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調整上,采用有升有降和逐步到位的策略。要逐步增加公立醫院的自主定價權限,擴大定價范圍,比如按服務項目或者病種打包收費,或者按照服務的病人人數來收費,這樣一方面滿足了群眾個性化的就醫需求,同時也能夠讓服務價格的制定更加的符合市場價值規律,對于價格調整要加強動態監測。
(三)增強醫保控費的作用
醫保補償機制改革不能增加個人負擔,要科學的對分級診療制度進行指引,倡導患者理性就醫。要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強化醫保基金的收支預算,除了建立按病種付費以外,還可以推行按照疾病診斷相關組(DRG)付費范式,讓醫務人員主動控費。同時醫保資金支付也要動態調整,加強監管,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比如對醫保政策執行到位的公立醫院可以給與獎勵或者縮短醫保回款的時間。
四、結束語
公立醫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就是要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不斷加大政府的投入,同時也要對現有的支付方式進行改革,不斷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因此財政部門、物價部門和醫院需要密切配合,明確各自的責任,將公立醫院改革的工作向前不斷推進。
參考文獻:
[1]鄭大喜,唐志朋,羅毅,葉然,張秀偉.基于財稅體制視角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16.
[2]李麗瓊.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績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新經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