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慶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時候會出現教師教學內容過多,學生主動探索實踐環節較少的情況,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這一研究課題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針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見解,希望能為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起到一定幫助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初中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初中素質教育課程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旨在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加強學生具體實踐能力,希望能夠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以及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很多學校并沒有相應的硬件設施,也沒有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在課堂上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這些現象的發生都嚴重影響課程設置的教學目標,無法達成期望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措施。
一、提高課堂內容新穎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多對課堂內容進行設計,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讓學生愿意主動探索新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比如在進行Word排版教學時,可以選擇性地重點講解一些重要工具,比如對繪圖工具欄中的三維效果、藝術字、自選圖形等進行詳細講解,其他工具留給學生自行探索,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欄中的各種工具創作出個性化的作品。這樣的課堂設計,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在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內容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而不是過度依賴老師。
二、加強課堂內容實踐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對課堂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巧妙設計一些教學環節,提高課堂內容實踐性,把握信息技術課程應用性特點,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各項課堂任務。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時,需要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探索,結合課本的同時需要對課本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拓展提升,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一些能夠囊括相關知識點的課堂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在完成這些課堂任務的同時也能夠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從而更愿意主動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比如在進行繪畫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介紹矩形畫法,其他圖形畫法讓學生自行探索。然后設置具體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獨立畫出一輛公交車,在進行創作時會運用到圓形、矩形、曲線、圓角矩形等圖形工具,學生在完成繪畫任務時也掌握了各種圖形的畫法,鞏固了學習內容。在幫助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攻克了內容難點,讓學生在創作中充分發揮了自身主觀能動性,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起到輔助引導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加強課堂內容整合,注重學科交叉
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其綜合性、應用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因此在進行課堂內容設計時,教師應當體現出學科交叉性,加強課堂內容整合。比如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結合,通過讓學生進行一些打字訓練,帶領學生對漢字的筆畫、部首、結構、讀音等進行探討學習,而后利用一些教學軟件對學習內容加以驗證鞏固。這種方式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特點,將其他學科融入進來,將不同課程內容整合到一起,對于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科特點,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加強學科交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行,我國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就目前而言,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學校缺乏專業的課程實踐機房,師資團隊建設不足,學校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不高等因素都會制約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亟須探索一些能夠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方式和方法,例如提高課程內容的新穎度、巧妙設計教學任務、加強學科交叉等都是一些可行性較高的方法策略,通過對這些教學方法的探討,能夠對提高我國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幫助和啟發作用。
參考文獻:
[1]杜欽.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合作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
[2]張金寧.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芻議[J].教育實踐研究,2011(6):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