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英
摘 要:“提質減負”的話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后作業“無針對性、無層次性、無趣味性”等問題比較突出。學校對語文課后作業進行了改革,調研中隨機選取了15份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根據改革現狀,提出“作業內容精設計、作業布置重分層、作業批改巧評價”等操作策略,以促“提質減負”精準落地。
關鍵詞:提質減負;作業改革;小學語文
一、數據來源
市教育局局長和市教研室主任、區教研專家一行20余人到校開展調研。本次調研中,專家們在語文組隨機選取了15份本校語文教師自己設計的課后作業。這15份樣本中,包括了內容設計、布置實施、評價反饋、教師反思等要素。
二、現狀分析
(一)重整合,不單一
15份作業設計中,有14份都很好地體現了整合的理念,摒棄了“以教師為主、以教材為主、以死記硬背或機械抄寫為主”的作業設計。
1.單元整合的設計:例如《“悅”讀潤澤心靈 風景這邊“讀”好》這份作業,立足“我愛閱讀”這一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設計了“語錄啟思、導圖激趣、創意手工、以讀促寫”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努力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讓“悅讀”喚起學生的靈性與悟性,讓學生體驗“悅讀”帶來的美的享受。
2.課前課后整合設計:有份《丑小鴨》一課的作業設計,從“預學單、共學單、延學單”三塊設計著手,將課前的預學單、課后的延學單和教師自己的閱讀課教學有機融合。課前課后作業的整合設計,能讓老師基于學生的基礎更好地開展教學,呈現了孩子學習、思考的過程,“生本化”的整合設計扎實有效。
3.多學科整合設計:《趙州橋》一文,老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我也來當設計師”這項課后作業。這項作業設計融合了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技能,通過腦中想一想、紙上畫一畫、上臺說一說,激起了學生的創作欲,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二)重評價,激興趣
抽樣的作業設計中,評價激趣的方式多樣,有的是評出“最佳設計師”和“最佳創意獎”;有的是比賽打分,評出優勝個人或優勝小組;有的是上交學習成果,辦個人成果展覽等。
(三)重課后,輕課前
15份作業設計中,只有兩份作業設計涉及課前學生自學,其他的都是用于課后,要么是鞏固拓展,要么是延學活動。如果作業設計環節前置,作業也將成為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和教學的“起點”。
(四)重個人,輕合作
調研中發現,僅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能根據作業的內容,設計小組合作完成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語文的作業設計應該與時俱進,雖然不是每次作業都要設計成合作完成,但是老師要有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多給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
(五)重統一,輕分層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作業都是統一布置,整齊劃一。僅5份作業有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這5份作業中,因為有分層,評價又欠缺,似乎學生愛怎么選就怎么選,至于作業結果怎么反饋,都沒有設計。
三、改革建議
(一)作業內容——精設計
1.設計趣味性作業
在設計作業時,注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例如:一位老師挖掘了“漫畫”這一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設計了以漫畫為媒介,聯想并創作環保界“未來的時髦商品”的作業。一幅幅具有警世意義的漫畫,更讓學生若有所思,情緒高漲,思維活躍。
2.設計開放性作業
老師設計的作業不該過多限制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的大腦得到更多的開發,讓學生去挖掘自己的才能。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火燒云》,設計了“原文比對,找出不同”“拓展思考,品析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對照原文與選文,以達到探究編者的意圖,進一步加深文本理解的目的。這項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合作討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作業的過程中反復研讀著、比對著、思考著,這便是開放性作業設計的最大收獲。
3.設計實踐性作業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多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上第七單元是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進行編排的。設計“搜集名人故事記錄下來,制作一期名人故事手抄報”的作業。這項實踐性作業,使學生拓展了解了對中華文化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動腦、動手、動筆等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二)作業布置——重分層
在學習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他們的興趣愛好、擅長領域也各有不同,為了滿足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學生負擔,教師在作業布置時要注重“彈性、分層”,給學生提供作業選擇權。教師可設計諸如“作業超市”“作業套餐”等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學業水平以及課堂學習效果自主選擇。
(三)作業批改——巧評價
語文作業評價形式活潑多樣,如批語評價、圖標符號評價、動作評價、表情評價、語言評價、獎勵評價等。還可以通過展示、匯報、交流等方式來檢查、評估作業,起到激勵、促進的積極作用,還可以以自制獎狀或者班級喜報的形式對優秀作業進行宣傳,多方面、多角度豐富評價方式。
在“提質減負”這場硬仗中,設計語文作業必須以學生為本,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實現學科整合、分層自主、評價激勵,讓每個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作業中大膽實踐、深化運用,從而讓語文作業煥發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展示個性和提高能力的樂園。
參考文獻:
[1]王旭東.精設計 巧管理[J].中小學管理,2018(7):46-48.
[2]詹彩斌.淺談小學語文作業的改革[J].新教師,201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