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摘 要:伴隨國家素質教育工程的深入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和理性思維,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點。對加強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研究,結合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法治素養;提升;對策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法治素養的意義分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是初中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法治素養,一方面有助于引導他們提升自主學習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深入研究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理論、方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和正確的價值判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增強師生互動,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和深入研究,進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同理心,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有效抵制各種誘惑等,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為未來的生活、學習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雖然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進行了一些方法探索,但是從總體上看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學生本身面臨較重的學習任務,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興趣不高,教學的內容比較局限,沒有結合當下的時政熱點等開展多元化的學習研討,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有效激發,甚至受到社會、網絡環境等影響,對初中生的思想、行為等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不利于教學成效的提升,也不利于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需要進行改革,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加強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角度入手開展教學,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法治素養的具體措施
1.創新教學理念
一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地位,在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形式選擇等方面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興趣等進行統籌考慮,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深入研究初中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從而不斷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創新性,積累更多的典型經驗,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征求更多的意見建議,為學生創建公平自由的趣味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并尊重他們的感受,在實踐中開展法治素養教育。此外,教師還要落實到三維目標建設上,即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及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協同設計和管理,把握好彼此之間的關系,親身示范和體驗,從而更好地在教學過程和實踐中與學生一起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獲得更多的認知和感悟,潛移默化地提升素養。
2.不斷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載體
一方面要對教科書中的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圍繞新課程標準,深入研究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相關的內容,從系統構建的角度,結合學生的認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與學生一起挖掘教科書中相關的法治教育資源,尤其是對改版后的教材內容變化的情況進行研究,把握重點,明確教學方向;另一方面要結合國家最新的政策規定和要求等,對教學內容不斷進行完善,及時補充相關的時政熱點和問題等,挖掘當地的相關資源,和學生一起針對課程教學搜集更多的法治材料,借助互聯網載體等有選擇性地搜集相關的資源,加強時政熱點的分析研究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法治案例解讀,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多元化設計
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性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可以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相關的案例解析,或者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模擬等,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將抽象的、單調的知識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現,增強學生的體驗。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形式創新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第二課堂開展道德與法治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結合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不斷培養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綜合素質。此外,還要注重將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相關內容的融合,注重多樣化的滲透,加強傳統文化等知識的融入,開展相關的法治宣傳教育,注重家長和教師的溝通,通過開展家庭討論會,引導家長主動示范,規范自身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成長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和教學要求,針對性開發教學資源,加強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彥彥.初中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性策略研究:基于思想品德課改名為道德與法治[D].聊城大學,2018.
[2]馮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培養的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8.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