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燕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若是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則可提高這一高效課堂的構建質量。而且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切實完善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最終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有了更多的新活力。尤其是核心素養理念的融入與滲透發展,無疑有效改進了小學數學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各種教學弊端,讓教師將關注重點真正向著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這方面進行轉移,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保障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理念對小學數學的指導作用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人生價值觀的初步發展階段,他們的各項素質能力都尚未完善。若是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無疑是要針對性地培養綜合型人才應有的素質與能力。而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入,為教師提供了很明確的教學指導方向。
具體而言,核心素養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可以體現在:一方面,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注重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思考問題的探究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或者計算歸納方法等基礎技能的掌握,而是將關注點落在了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比如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1]。
因此,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具有先進性、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充分地融合核心素養理念,進而以其為指導,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
(一)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增強感知能力
在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使其形成科學的直覺,以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尤其是在數學領域的一些概念教學中,概念內容往往比較抽象,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不小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而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則可通過數感來幫助自己掌握好數學概念。
以“千克和克”為例,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親自示范,他的一只手需拿著1千克重的物體,而另一只手則要墊一墊手上不知道重量的物體,然后感知它是否也為1千克,又或者是比1千克更重,抑或是比1千克輕。通過學生對物體重量的直觀感知,可以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二)通過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將情境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這是當前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充分利用情境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更容易接受情境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并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使其主動發揮積極性,并且發揮自己的發展潛能,解決情境中蘊含的數學問題,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這一數學學習能力可以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可創設合適的情境來實現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學生發展目標。
比如在“升與毫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容量單位的定義,則可創設比較趣味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老虎與獅子在一起比賽喝酒,而老虎總共喝了6杯,但是它沒有醉,反而是獅子喝了2杯酒就醉了,那么請問老虎與獅子之間相比,誰的酒量更佳?”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容量及容量單位等知識的學習中,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與掌握好容量與容量單位的知識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通過啟發式教學法來展開教學
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刺激學生主動思考的有效教學方式,它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并且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開展啟發式教學法的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倍數和因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入比較趣味的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兩對父子一起去飯店吃飯,每個人都只用一個碗,但是總共有三個碗,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快地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打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使其深刻地感受數學知識的相互聯系,并且體會數學知識的奧妙。而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倍數與因數,學生是一對一對地尋找因數,可以讓學生有序地拓寬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而自主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這顯然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總之,核心素養理念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教師可以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構建一個高效的數學教學模式,從而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并且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可保障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曉光.探究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表達[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138-140.
[2]史麗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6):97.
[3]艾艷君.重視體驗,發展素養:淺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重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9(8):120-12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