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紅
摘 要:課本劇,就是把學生學習的課文改編成戲劇,用真人來營造和表現課文中的環境、情節、人物,將課文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學生的一種集教學和娛樂于一體的教學活動。課本劇深受學生青睞,因為它為學生開創了一個新的學習天地。學生在編演課本劇過程中展現了豐富的創造力,確立了自己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本劇;參與過程;創造力;感悟
課本劇融合了讀、思、演、評于一體,學生充分參與了學習的整個過程,就能更好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下面我就以《爭吵》一課為例,為大家匯報我是如何讓課文劇走進語文課堂的。
《爭吵》這一課講的是“我”和克萊蒂因小事發生矛盾,后來和好如初,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寬容、團結、友愛,一旦發生矛盾應該知錯認錯、主動請求對方原諒。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課前布置了4個預習作業。
一、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并自由組合,照著課文內容演一演。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演一演的教學活動。興趣是一個人內驅動被調動起來的標志,它積極推動人參與活動并向縱深發展。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組成課外學習小組,編、排、演、練,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要想把課本劇演好、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須多讀熟讀課文,這也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讓學生多讀文的理念。
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填充其內容續編故事,也要排一排、演一演。
三、改編課文,想一想知錯不改會怎樣?也要與他人合作表演出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根據本小組表演的需要,自行設計、制作道具,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也是注意了語文、美術、手工等學科的整合。
學生完成4個預習作業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大膽創新的過程。
在上新課之前,首先教師檢查學生制作的道具,并給予肯定。得到表揚的學生,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面帶微笑,讓他們帶著這種高興的、愉快的心情走進新課,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接著通過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重溫課文,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師生處于一種平等的狀態中。讀文后,動筆畫出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檢查第一個預習作業,把課文內容以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其宗旨在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兩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很快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知錯認錯的道理。師生在觀看完這組的表演后進行評議。“石本無花,相擊而發出靈光。”表演者因認知水平、個性情感等方面的局限,不可能把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地表現出來。這時,教師組織學生互評互議,使學生個人的智慧變成集體的智慧,在互評互議中思維相撞擊、心靈相溝通、情感相交融,共同創作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下一個環節根據本課內容進行改編,這就要求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憑借生活經驗、體驗和理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二次創作并表演出來。在表演之前,教師用具有調動性的語言:“我們進行比賽,看哪組同學改編的作品新穎、獨特,表演的生動活潑、淋漓盡致,我們就獎勵他們組‘最佳改編組的稱號。”教師的語言及獎勵激起了學生的熱情,各小組爭先恐后地要上來表演,來展示本小組的創意和杰作。
在學生看完兩組的表演后,心中自然能明辨是非、判斷正誤。教師抓住契機讓學生聯系實際,想一想在生活中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處理的?請在小組內交流5分鐘之后再把它表演出來。
因為課外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大課堂。教材只不過是教師與學生學習的憑借,我們應該把視野放得更開闊些,將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這一環節就是開放教學。
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與其交流并和學生一起編排。記得當時有學生表演因為占桌子大小而爭吵的。通過同學們的表演,大家都覺得,因為這樣的小事傷和氣,真不值得。從此以后,班級真的沒有因為地方的大小而吵架了。
接著讓學生發揮想象,編學“二十年后相遇時”的情境并表演。這一環節又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走出座位,自由組合,在一起商討、編排。每位同學都參與到教學環境中。這是給學生一個廣闊的、一片自由的空間,倡導和鼓勵學生創作源于課文而又不同于課文的故事,來培養學生的創作靈感和創作能力。而后學生又通過編排利用表演來抒發對當今社會的、人生的看法——那就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同學之間的純潔的友誼,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珍惜這份友情。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幾組同學的表演知道了同學之間要有錯認錯、團結友愛的道理。
整節課學生都是在交流和表演中進行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在表演中,學生把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情感融為一體,使課堂成為生活的舞臺。課堂中師生雙方始終處于一個民主、平等、融洽、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幫助學生懂得團結友愛、珍惜友情,完成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何小燕.課本劇:讓語文走進學生心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5).
[2]張羽.讓課本劇走進語文課堂[J].祖國(教育版),2014(8):264.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