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穎
摘 要:近幾年來,小學當中出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而且數量呈上升的趨勢,那就是小學生越來越不愿意自己動腦筋想問題,而是越來越多的依賴于輔導書和老師的講解,最后依靠死記硬背在測驗中蒙混過關。尤其是在語文教學當中,學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針對此狀況,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指引學生,引導學生獨立的思考和自主的學習,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無論是科技的進步還是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先賢不斷地思考和探究,而思考的動力則來源于對外界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問題意識。由此可見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對于問題意識的培養,更應該從娃娃抓起。小學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對培養一個孩子將來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激發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作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好奇心的激發也需要重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當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在人小的時候是相對旺盛的時候,小學生容易被新奇的現象所吸引,然后萌發好奇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現象或者問題,激發小學生提問的想法,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培養問題意識。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同時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充分的保護。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擔心學生問太多的問題會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從而會無意識地壓抑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往往會讓學生對問問題感到壓力,漸漸地喪失好奇心和問題意識。當學生在課堂上有新穎的想法和見解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認真提取學生的看法和意見[1],就算是為了保證教學進度,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聽取,也要給學生一定的尊重,不能因此斥責學生或者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二、多給學生用于提問的場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要知道培養問題意識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和較多的精力,不是幾天就能成功的,所以應該在傳授知識時多注意給學生提問的機會,給學生設置多個問題情境,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生動的視聽體驗
隨著科技進步,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性,尤其是視頻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讓課堂變得更加便捷,也讓教學過程比以前變得更加的生動[2]。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多媒體的應用,比如在學唐詩的時候可以加入優秀的朗誦視頻給學生觀摩,在學人物描寫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影視片段,讓學生真正看得見,聽得見,學生也會去思考視頻里的人為什么會那樣做,這樣一來就比單純地講效果更加明顯。
2.注意問題設置的難度和密度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難度,這樣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提問題的欲望,難度的設置最好在學生能夠跳一下就能夠著的程度,學生才能更有積極性[3]。再一點就是注意密度,根據學生的思維速度和規律,讓學生能夠相對輕松地應對問題,提升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愛上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教授學生科學的提問方法,使學生會問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能夠鼓起勇氣提問,更要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和角度。在語文教學中提問的方法主要包括對課文題目的提問,對課文中有特色詞句的提問以及對課文出現沖突的提問[4]。
對課文題目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的主旨和大意。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要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來激發他們的好奇,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比如是誰草船借箭的呢?他又是怎么完成這個任務的呢?
對課文重點詞句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及作者寫作的心境,如在學歷《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這少年便是閏土。”這句話來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然后提出問題:“少年閏土是什么樣的少年,他為什么給少年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從而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對課文的探究當中。
總之,提問的方式有很多種,不限于上述三種,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提問方式來教給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問題意識,必須使學生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在此基礎上慢慢鼓勵學生,等學生漸漸地能夠提出問題,而后教授學生科學有效的提問方式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提高自身的問題意識,從而給學生做榜樣和示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保持充足的耐心,保持優良的教學作風,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支持,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清香.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2):95.
[2]石玉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3):94.
[3]龍全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4(3):110.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