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藝
摘 要:古詩文是我國人文美學的精華,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情感,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是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階段,小學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重視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語文素養;綜合素質
一、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與學生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古詩文教學與學生素養培養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語文素養的培養是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核心環節,古詩文教學離不開人文知識的傳播,同時也離不開語文素養的熏陶,語文素養與古詩文教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第二個方面,是時代發展、教育進步的必然要求。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應當重視學習古詩文,通過挖掘和內化古詩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來豐富自己的內在,促進自身修養的提高;第三個方面,語文素養的培養以及語文古詩文教學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作為我國的特色文化組成部分,古詩文教學當中蘊含了極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與學生素養培養策略
1.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
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的古詩文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古詩文是打開思維、鍛煉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徑,因古詩文有固定的格式和文體,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被記住,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豐富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利用古詩文如畫般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有助于小學生思想素養的形成發展。在傳統的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一味“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為了盡可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各方面語文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當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氛圍,將古詩文以更便于學生理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將復雜的、難以理解的語句以圖畫或白話解釋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古詩文,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古詩文的深刻內涵和精神思想,才會積極主動去接受更多的古詩文知識,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古詩文積累當中。養成了良好的記憶、背誦、理解古詩文的習慣,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會得到極大的提升,無論是個人氣質還是人文知識都有了深厚的底蘊。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各方面水平,促進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發展。
2.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通常簡單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自然社會,貼近田園生活以及山水風光,這些詩往往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與人文畫掛鉤,詩可以轉化為畫,畫可以轉化成詩,詩與畫相輔相成。結合這一特點,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將符合詩句的圖畫投影至大屏幕,結合圖畫中的人物形象、自然風景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并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深刻記憶詩句。比如在學習《山村》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句內容“一去二三里”轉化為一幅綿延小路圖,隱隱約約在鄉間的草木之中;將“煙村四五家”轉化為一幅農家炊煙圖,四五戶人家,裊裊炊煙;將“亭臺六七座”轉化為一幅怡然休息圖,六七座亭臺在村中若隱若現,三五個人在其間休息;將“八九十枝花”轉化為一幅生機盎然圖,簇簇花朵擁在鄉間的小路上,愜意悠閑。這些帶有數字的詩句,可以通過數字排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和理解詩句,更深刻地背誦詩句,并感受古詩帶來的山村的怡然自得。
3.創設古詩文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主題情境的創設更能快速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圍繞古詩文創設相應的主題情境,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劃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古詩文的內容設計情境劇本,分飾角色,將對古詩文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和演繹出來。如在學習了《長歌行(節選)》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與長歌行有關的主題情境:少壯時是否應當努力?學生則根據古詩內容“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設計人物對話和情境表演。有的學生可以扮演壯志滿滿的少年,有的學生可以扮演一事無成的無奈老人;有的學生可以提到少年時的自己應當如何努力才不至于老來遺憾,有的學生則可以表達老來后悔不已的悲傷……根據不同的情境表演,教師應當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盡量尊重每一名學生的思想勞動成果,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確保每名學生都可以盡情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內在的人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在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重視古詩文教學,通過轉變教學手段、挖掘教材內容、創設主題情境等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文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古詩文教學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2):43-44.
[2]張浩.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31):52.
[3]于通元.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語文建設,2018(27):26-2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