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摘 要:小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往往和道德培養息息相關,良好的道德品質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校園生活當中,同時能夠幫助他們很好地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將從如何健全小學生道德評價制度的角度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生;核心素養;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制度是規范學生道德素養核心的關鍵所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成長的階段,他們很容易在外部世界的反饋當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這樣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只有正確的影響才能帶來積極的作用。而健全道德評價制度就是為了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一、健全小學生道德評價制度的意義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當中,道德評價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它會對人行為的好壞,品性的善惡進行評定和判斷,這種評價方式貫穿于道德評價的始終。良好的道德評價有利于學生品性的形成,使其成為學生心中內化的力量。道德評價當中以個人品德的評價最為重要,這是衡量小學生道德水平的關鍵標志[1]。
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后,身心發育都處于旺盛狀態,他們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和接受挑戰。但是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普遍對自己的約束能力差,熱愛自由,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形成錯誤的思維觀念。比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發生爭搶,一個不讓一個,都希望得到最好的那個。這個時候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肢體接觸。教師在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錯誤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同時應當告訴學生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批評學生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事情的錯誤性,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對錯辨別能力。而告訴學生如何處理則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
二、如何健全小學生道德評價制度
(一)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正向積極影響,幫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學生在剛剛進入小學時,老師的引導將會成為他們養成正確道德行為的關鍵。比如,在學習《孔融讓梨》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思考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學生本人當時是怎么做的[2]。如果是正確的,教師應當給予肯定,如果是錯誤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改正,最終讓學生體會到謙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學生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參與正常的教學活動外,課間活動和課外活動也是學生培養正確道德觀念的關鍵場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錯誤的行為及時進行批評和糾正,并對不良行為提出正確的整改方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3]。
(二)教師以身作則,起到榜樣作用
學生自進入學校學習以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當中度過的,而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老師。老師不僅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對于教師而言,一定要對學生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授課時要注意講課的方式以及肢體的動作,尤其是在語言方面要慎重講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導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面對特別淘氣的學生應當有足夠的耐心,不要向學生大吼或做出什么過激的行為。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很容易學習到不良習氣,對自己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對一部分不良的道德行為作出明確的規則,正確規范學生的行為模式
班級內部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一些不良行為的范圍和行為方式做出制度化的規定,明確告訴學生有哪些行為是不符合道德規范要求的。讓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一些普遍的不良行為產生正確的認識,再加上制度的規定,學生就會不自覺遵守。其次,相關的“管理方案”也應當對學生做出明確的規定。以勞動或者具有積極意義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讓他們可以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明確的規定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約束作用,學生往往會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而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這對形成良好的班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健全小學生道德評價制度的關鍵就在于教師正確的引導和耐心的指導。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時期,同時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評價制度可以起到約束作用,學生在正確的道德約束下很容易順著正確的方向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這樣一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就能夠吸收更多的正能量,這會對人格塑造起到積極的作用。當然,教師也要時刻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整改,一定要讓學生從自己的行為當中得到正確的吸收和借鑒,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正確判斷好壞、善惡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柯.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思考[J].華夏教師,2018.
[2]王洪彬.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思考[J]. 中華少年,2018(1):81.
[3]孫慧.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7(3):222.
[4]王朝瑞.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調查[D].南京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