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青春
摘 要: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對如何教育現在的孩子感覺非常頭疼,因為現在孩子已經不像自己當年那樣聽話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現在孩子沒有以前那種普遍的責任感和上進心了?以案例的形式就如何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和不聽話的兩個問題,并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正面管教;家庭教育;小學
我家隔壁住著一名正在上高中的男生,幾乎每月都有兩三次,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就聽見隔壁傳來咆哮聲,之所以用“咆哮”這個詞,是因為那是一種歇斯底里的吼叫,因為夜深人靜,大致也能聽清幾句:“我不要你管我,誰讓你管我了”期間夾雜著摔東西、拍桌子的聲音和一個女人的哭泣聲。記得去年十月的一天中午(前一天夜里我們全家又被驚醒了一次,動靜很嚇人),我下班回家時正好碰到那個高大健碩的高中生——右臂打著石膏,吊在胸前。
我現在已為人父,家里也是個男孩,每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隔壁”。因此很早的時候我就讀了一些諸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天才是教出來的》《不平等的童年》《正面管教》等有關育兒的書籍,以備不時之需。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談不上有經驗,只是把有些管教孩子的方式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父母都通過反復的說教甚至粗暴的命令、呵斥使孩子合作,實際上從孩子的角度來講,是他真心地愿意跟你合作嗎?不是。那僅僅是迫于你的威脅或“武力”,我們會發現這種方式對于七歲以后的孩子都漸漸在失去效力。因為我們是在用這種方法來“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并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這需要大人給予孩子大量的鼓勵,并要花時間訓練。“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而失敗通常會導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順從。這些都非我們所愿。而“贏得”孩子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這才是我們的初衷。盡管父母都不愿意承認,但我們喜歡使用懲罰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顯示自己能夠“贏了”孩子。那么,怎樣做才算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呢?首先,說說關于孩子的吃飯問題。我想這一定是個令大多數父母非常頭疼的問題。我想除了應該在孩子剛剛開始學吃飯時就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即先不要在乎孩子的吃相好壞;先不要在乎孩子弄臟了手、臉、弄臟了衣服和桌子。等孩子稍微大點的時候再開始教他一些起碼的餐桌禮儀,讓孩子長大后成為餐桌上的紳士或淑女。現實是,有些爸媽為了孩子“未來的餐桌禮儀”過早地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如:不要把碗放得離桌沿太近,免得把碗打了;不要用手抓食物,因為不衛生;不要跪在椅子上吃飯等等。因為餐桌上的限制太多,所以孩子對食物本身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便對吃飯這件事也產生了畏懼心理。尤其現在的孩子手邊的零食唾手可得,不好好吃飯真所謂合情合理!
問題是,如果孩子目前已經在吃飯時表現得食不甘味,磨磨蹭蹭該怎么辦呢?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與孩子進行商量,多長時間能吃完一頓飯。剛開始擬定的時間可能不太合理,也許是十分鐘,但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因為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時機。通過允許孩子經歷錯誤,他們就能夠在問題出現時學會自己去解決,并且從中學會對自己負責任。
回過頭來說孩子吃飯的時間,實際情況是給男孩定15分鐘吃飯時間比較合理。商定以后,遇到孩子吃飯不太“爽快”的時候就用一用這招。手機上都有計時器,打開后設定15分鐘倒計時,效果出奇得好。當然,我不提倡這個辦法每次都用,因為俗話說:再好的飯連吃三頓也會膩!就拿我們家孩子來說吧,吃餃子的時候,是根本用不著你催的。
我們要認識到,凡是大人通過反復提醒,或者通過替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將本來應該由孩子承擔的責任攬過去,孩子就永遠也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其次是關于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大多數父母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孩子不聽話,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所以,對于我們的孩子而言,他們是多么無辜呀!
我家兒子喜歡拼裝玩具,相信大多數小男孩都有這個愛好,但是孩子不太懂得整理玩具,偌大的一個客廳被他的四塊地墊占去了三分之一,讓他“轉移”,他不愿意。而且,每次拼裝他都要把幾百個小部件攤一地,加上其他玩具,對我們家的客廳而言那簡直就是災難!每次提醒他收拾都是一臉的不樂意,嘴里還嘟囔著:“這個我要玩,那個我待會要用。”這次收拾好了,下回再次重復。
后來,經過反復考慮我想了個辦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商量:
“寶貝,你看看我們家的客廳,你有什么感覺?”
“挺亂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說。
我說,“你也看到了,爸爸媽媽打掃房間挺辛苦的,你想不想讓我們家的客廳變得干凈整潔呢?”
“想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們能不能一起來想個辦法讓我們的客廳保持整潔?”
“可以。”他爽快地說。
于是,我們一起商定在家里設立一個“黑洞”(一個儲物箱),每天晚上上床前,不論我們誰的東西若亂擺在客廳里,都將被貼上標簽,標簽上標注當天的時間,放入“黑洞”,一周內不得取回。從那天開始我們家的客廳變得整潔了,我跟我愛人也不用提醒孩子該收拾玩具了,口槍舌劍的“親子大戰”再沒上演,倒是我們,還得時刻小心我們的充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哪天冷不防被寶貝放進了“黑洞”!
參考文獻:
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