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芳
【摘 要】 隨著中央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當前我國正處在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時期,但許多占有一定社會資源卻無法提供有效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國有“僵尸企業”成了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極大障礙,因此,“僵尸企業”的出清治理急需得到有效解決。作者結合辦理“僵尸企業”注銷登記的實踐,對“僵尸企業”的有關定義、成因及其出清的意義進行了概述,并就具體出清過程中需關注的債務處理和注銷登記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僵尸企業出清 債務處理 注銷登記 探討
為妥善處置“僵尸企業”,打好出清攻堅戰,各級政府在落實中央部署時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堅持市場運作、立足盤活、減少流失,促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加快國企轉型升級,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僵尸企業”的定義和成因
對于“僵尸企業”定義,我國還未有統一法律定義;根據中央政策文件,廣東省省委、省政府按照精準識別的要求及全省國企實際情況,將省屬國有“僵尸企業”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其中關停企業指已完全處于關閉或停業狀態、職工已安置或仍有部分留守人員、營業執照被吊銷的企業,以及“三無”企業(無人員、無資產、無場地);特困企業指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85%且連續虧損3年以上,主要靠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等方式維持生產經營,連續三年欠薪、欠稅、欠息、欠費,生產經營困難造成停產半年以上或半停產1年以上。按此分類,作者辦理注銷的兩家企業屬“關停類僵尸企業”,即已處關閉停業、職工已安置、營業執照被吊銷的企業。
我國“僵尸企業”形成原因主要有內、外部原因。外部因素主要是國內外經濟增長緩慢和受國家有關政策因素影響導致:內部因素主要是企業在改革改制或升級過程中跟不上發展要求,尤其是國有“僵尸企業”,除在經營中因政府的過多干預導致對政府傾斜的社會資源形成長期依賴外,其自身因處在產業領域低端且產品過剩或經營管理不善或轉型升級乏力等諸多原因難以存活,但因當時的機制體制障礙,一時難以按市場機制退出所形成。
二、“僵尸企業”出清的意義
“僵尸企業”不僅占用大量社會資源,影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且生產的大多是低端產品,沒有競爭力并造成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影響企業競爭力提升,降低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僵尸企業”的存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其“僵而不死”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因此,“僵尸企業”出清不僅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政府部門也可把有限的社會資源分配給其他有發展前景的健康企業,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改善經濟結構、提高供給效率與質量。
三、“僵尸企業”出清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僵尸企業”本應退出市場經濟,但其無法出清,主要是原有的市場機制、相關政府的干預以及就業、稅收、政績等各種利益關系捆綁諸多因素阻礙。政府當前高度重視“僵尸企業”的清理,著力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對企業職工安置、債權債務處理、清稅、注銷等出臺系列政策文件;省國資委聯合有關部門于2018年印發了《關于省屬“僵尸企業”出清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集中辦理的快速綠色通道、完善協同機制,在工商、稅務注銷程序上給予簡易注銷登記,但對具體出清時實際所面臨的賬務處理、審批流程及相應的解決途徑問題等未提及。作者結合此前辦理的出清實務,對該類企業的債務處理及注銷登記的相關問題解決進行探討。
一是有關債務處理問題。企業應按相關政策法規及時清理“僵尸企業”有關賬務,在政府部門的協助下積極溝通解決相關債務問題,或雙方自行協商或組建債權人委員會并由其協調制定債務重組計劃,妥善解決債務問題,并及時進行賬務處理。
二是有關登記難注銷的問題。1、稅務登記注銷問題。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 納稅人在辦理工商注銷之前, 必須先進行稅務注銷。《稅務登記管理辦法》也規定, 納稅人發生破產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 應當在工商注銷登記前辦理稅務注銷并提前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等。我國現有“僵尸企業”基本無資產或資產已抵押, 資產變現基本不足以支付破產費用、職工債權等,稅務債權無法得到清償;即使稅收債權得到清償, 稅收滯納金等作為第三順位普通債權參與分配一般難以得到清償,因此稅務部門依規不予辦理登記注銷手續并出具清稅證明應是合法合理的。作者在辦理兩家關停企業工商注銷時,就面臨得先辦理注銷稅務登記的問題;兩家企業雖被稅務部門列為異常企業十幾年,但因其賬冊等相關資料尚能在集團公司查找,作者才能夠根據稅務部門要求進行解除異常申請、補申報等手續,而清算出的欠繳稅費則由集團公司墊付繳清后才最終獲得批復同意注銷稅務登記。2、工商登記注銷問題。“僵尸企業”經依法清算后,仍存在工商注銷難的問題,原因主要是存在上述提及的要求先辦結稅務登記注銷,可稅務注銷又要求清償稅務債權后才能辦理,企業基本無資金清償破產費用等,稅務債權清償就更別提了;其次是有關法律法規不太完善, 根據《企業破產法》有關規定:管理人應當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十日內...向破產人的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但實務中破產程序終結后管理人可能仍繼續履職, 如因存在未結訴訟情形等等。
“僵尸企業”出清是助推企業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企業應根據國家的政策文件,繼續按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等情況進行處理核算,認真扎實推進出清工作。政府各職能部門繼續健全完善法律法規政策,完善“綠色通道”和協同機制,在工商、稅務注銷程序上給予更加細化的業務指導,讓“僵尸企業”能夠依法快速地出清,有效激活市場投資和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我國國有企業清算過程中的涉稅問題及對策探討》郝美華 《財稅金融》2017.12
[2] 《新常態下“僵尸”企業的清算實務》黃志興 《法制博覽》2017.09(中)
[3] 《公司法》、《稅收征管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