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章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凝聚了我國人民的無窮智慧,需要人們去傳承。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語文學科承擔了重大的責任,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滲透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意義,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很難發現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希望得到教學方法上的創新與改善,以提高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效果。將以初中語文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炎黃子孫的共同財富,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讓傳統文化與現代信息進行良好融合。然而,在目前的文化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年輕人將國外節日視為主要文化符號,比如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卻忽視了傳統節日帶給我們的震撼。因此,在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斷被凸顯出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責中,學校教育占據了一定的地位,而語文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學科,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創造傳統文化的課堂環境,豐富教學的文化氛圍
在學習傳統文化時,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全學會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與感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的內容,從而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在初中的教學大綱中,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將滲透傳統文化作為了教學的關鍵一點。然而,在小學的學習中,學生很難接觸到這樣的教學環境,并不能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并沒有形成,對本國文化的傳承意識更沒有形成,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創造傳統文化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得文化氛圍越來越濃郁。但是,教師需要講究一定的教學方法,而不能采用純講授知識的傳統方法,這樣容易讓學生對其產生厭倦的心理。教師可以采用環境的方式一點一點滲透,讓學生從根本上接受傳統文化,不斷感受傳統文化的特色內容。
例如,在初中的班級建設中,也會涉及文化這一領域,為了滲透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可以將班級文化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在了解本班學生所感興趣的點時,來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文化內容,突出本班的文化風格和特色,從而營造具有一定個性的文化氛圍,滿足學生對文化學習的環境需求。比如,有的學生對古代詩詞畫作感興趣,教師可以在班級懸掛不同朝代的詩詞和書畫,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風格的文化訴求,在班級中布置相應的文化修飾品,讓學生從始至終都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二、在詩詞中滲透傳統文化,傳承漢語的博大精深
初中作為小學文化缺失的補充、高中知識學習的基礎,在整個學習階段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此,在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中,要求學生具備充足的文化儲備。而詩詞作為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大量的研究,并豐富自身對古詩詞的了解,在理解以及背誦的工作中做到滲透傳統文化。除了學生自身的學習工作之外,教師的教學活動同樣重要,需要語文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古詩詞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信息技術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可以將抽象的古詩詞轉化為具體的畫面,讓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視覺來豐富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并體會詩人創作時的意境以及心情。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將送別時的情景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當在以音樂的方式融合其中時,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分別的悲傷,體會詩人創作時的心情。該教學方法恰好地體現了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以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古詩詞的創作意境。
三、將傳統文化教學作為課堂活動中的一部分
在初中的學習階段,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相對來說較多。教師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早讀的時間,讓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道德品質等。比如,《詩經》《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都蘊含了我國的優良傳統美德。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來感受傳統節日帶來的快樂。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教學活動,必須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滲透過程中,需要教師的不斷創新,以更加具體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宋加年,周浩.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下),2014.
[2]鐘劍連.文明長久,淵源傳承: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