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摘 要:作為一名體育運動學校的語文教師,二十多年和體育訓練生的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感情。如何搞好語文教學,經歷了長期的、不間斷的求索過程。通過這些年的苦苦探索,逐漸摸索出了因材施教、因課施教,調動學生內在活力,啟發學生學習自覺的教學方法,從而初步形成了學生慢慢愛上語文課、樂于學習語文課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體育訓練;實踐;探索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要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課程,就要努力做一個讓學生親近、佩服、敬重的人。我熟悉班級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性格特點,默默關注著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生活狀況,讓離家在外的孩子更多地感受到我是個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和媽媽。有個男同學頭發稍長了些,我開玩笑地說:“這個發型很酷嗎,天熱了也不舍得剪?”他不好意思地摸摸頭,第二天頭發就剪短了。有的同學身體不舒服跑過來問我:“老師,你看我是不是發燒,頭有些疼。”我會摸摸他的額頭,看看他的舌苔,真發燒的會讓他們趕緊去醫務室治療,不發燒的叮囑他們多喝水,晚上不要熬夜。對有錯誤的同學,我不是橫眉冷對地呵斥,而是耐心地說服和開導,并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更不因此歧視他們。我的學生在我面前很放松,愿意把開心和煩惱的事都說給我聽,樂于親近我,跟我相處。正是基于這種信任,他們喜歡聽我的課,我也樂意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要讓你的學生愛上你所教的語文課,作為語文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體育訓練生心里想的是,提高自身體育技能,有朝一日走向更為廣闊的比賽平臺,展現輝煌的自我。我肯定他們的志向,同時我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啟發他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好語文課。我向他們講,你們現在還沒走向社會,你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漫長而悠遠。學好語文課,提高語文素養不僅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還是今后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習語文將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際的需求,會使人擁有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獲得一種基本的工作能力。它還將給予人們基本的文化修養,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業余生活、精神生活的質量。就是你們在體育上獲得了某些技能,在競技舞臺上摘取了獎牌,也離不開語文素養的滋養。更何況競技青春過后還要走向社會打拼,哪行哪業能離開語文知識。我還向他們介紹我們學校畢業生的情況。我們學校高三畢業生百分之九十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有北體、山體、華師大……女子拳擊隊的任××是倫敦奧運會的銅牌獲得者,當接受記者采訪時她侃侃而談,獲得一片喝彩。如果她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怎么去應對這輝煌的時刻。我苦口婆言地勸導,激活了同學們的心靈,無不對我的啟發引導表示認同。他們認識到,搞好體育訓練與學習好語文課同等重要。同學們有了這個認識,我便基于學生訓練的辛苦,采取了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學生因有比賽任務,平時的訓練非常辛苦。他們早上五點鐘起來進行晨練,七點鐘結束,接著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吃早飯,然后八點十分進入教室開始晨讀。這個時候,大部分學生心里想著,我太累了,能讓我休息休息嗎?面對這樣一批疲倦的孩子,我更像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他們。我們上午晨讀和四節課該怎么進行呢?很多老師都在困惑這個問題,有的甚至表現出無奈。我備好了課,要把知識傳授他們。面對這種矛盾,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式,由靠他們自己學變為我陪他們一起學。
一天的教學從晨讀開始。十分鐘晨讀是訓練后的放松,也是進入正課的舒緩過程。有的班級是讓學生領著讀,或者是讓學生自由讀。這樣難免有些學生因精神不振敷衍晨讀。我采取的方法是帶著學生一起讀,或是由我起個頭,再由他們盡量大聲地齊聲讀,同學們發出了自己最洪亮的聲音。我有時也會讓學生比賽朗讀,男女生比賽、訓練隊之間比賽、左右排比賽,像做游戲一樣變著花樣讀。朗朗書聲驅走了學生訓練后的疲勞,學生從昏昏欲睡瞬間變得精神抖擻。時間飛駛而過,有時學生興致未盡,晨讀時間就結束啦。我用這個辦法,在一個個十分鐘里讓學生完成了課文《匆匆》《古代詩歌三首》《學弈》《我用殘損的手掌》等篇目的背誦。有的學生說,當我們想要開小差的時候,都會有熟悉的聲音把我們拉回課堂,我們永遠也不會掉隊。
四十分鐘的課堂是語文課教學的主體。我千方百計地利用好四十分鐘,想方設法講授好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課課有所得、篇篇長知識。多數課文的教學,我還是和同學們一起完成。這學期給初一學生講的第一篇課文是《北京的春節》。在進入新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講自己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學生踴躍發言。班級有近半數的學生講了家鄉春節的風俗習慣,講了全家人的和和美美,講了自己的開心快樂。在一片和樂的氛圍中,我開始講解作者筆下的春節。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其樂無窮。他們還饒有興致地將它與自己家鄉的春節進行比較,加深了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認識。在初四班級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時,我剛說打開課本學習這首詩,同學們便開始嘗試著讀了起來,聲音由小逐漸變大,一遍又一遍,有些學生竟然不用看課本就能背下來。我滿臉微笑地欣賞著這些可愛的孩子。然后我開始講他們第一次離開家的情景,十一二歲的娃娃,看著爸爸媽媽戀戀不舍地走了,上午上課時還沒有表現出來想家,中午下了課,飯也不吃,趕緊給家里打電話。說著說著有同學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這笑里有想家,記著家鄉的故事。這時我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課文。我問,詩人“小時候”和家人是怎么聯系的?“是郵票。”同學們齊聲回答。繼而找到“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以理解詩人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寄托的鄉愁,尤其是因海峽相隔不相往來的愁悶。整首詩可以說是同學們自己完成的,當堂完成理解、背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讓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手里一定拿筆,邊讀邊畫出有助于理解的詞、句,并且要說出畫的原因是什么,幫助理解了哪方面的內容。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做到了眼口手都不閑著,做到了精力集中、全神貫注。上我的語文課很少有學生出現睡覺的現象。學習契訶夫的《變色龍》時,讓學生讀課文時用心找出奧楚蔑洛夫斷案的幾次變化,讀完后自己做表格。同學們帶著任務去讀書,都非常認真,有的畫出了“不知道”“野畜生、瘋狗”“不是將軍家的”“下賤胚子”等語句。同學們根據所畫出的語句和所作的表格,把奧楚蔑洛夫的五次斷案都是因狗的主人的不同而做出的不同的判決,展示出了一個變色龍的形象。同學們對這一變色龍的形象,表現出了深惡痛絕。我上學期講的公開課《敬業與樂業》,由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來。同學們畫出了:“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第一要敬業”“第二要樂業”“主一無適便是敬”“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等語句。然后我讓同學們在畫出的語句中壓縮,留十句留哪幾句,留四句留哪幾句。同學們熱烈地討論回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我的稍加點撥下總結出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并聯系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談如何敬業、怎樣樂業,最后我用“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至理名言結束講課,給學生以鼓勵。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意識強,獲得的收獲大,評課老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課下作業的布置我采用了階梯式方式。根據學生學業水平的差異,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對于古詩和字詞的抄寫,學習成績好些的同學抄寫一遍即可,學習成績差點的同學則要多抄寫幾遍。這樣既減輕了學習成績好些同學的作業負擔,又能使學習成績差點的同學盡快趕上去,促使全班同學學習成績同步提高。有時個別同學想表現一下自己,跟老師說:“老師,我都會了可以不用寫了嗎?”我說:“可以呀,你到黑板上來,聽寫一下!”我喜歡用這種方式順著他們的心理,把需要掌握的內容讓他們聽寫一遍。階梯式布置作業的方式很受同學們的歡迎,學習成績差點的同學非但不反感,而且增強了上進的信心。
作文練習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直接檢驗。在進行作文練習的時候,我也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愿意寫、會寫,有東西寫。對于基礎較好些的同學,要求結構完整、敘事簡潔、表意清晰、首尾照應,情節描寫避免平鋪直敘,意思表達有真情實感。對于一部分小學都沒有讀完的學生,我鼓勵他們把想說的話寫成文字,讓他們隨意寫。我班有個初二過來的學生,開始連句子都寫不通順,經過隨意寫的“漫筆”過程,到了初三他已能流利地寫出四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了。他在寫《家鄉的味道》時,語句已相當通順,還有一定的文采。在他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向來熱愛家鄉的菜。”這是文章第一句話,開門見山,簡潔而有力;“我對家鄉的記憶也多是對家鄉味道的回憶”“再細一咂各種佐料的香味像開了花一樣在嘴里綻放,香飄四溢”“而這最令我垂涎的佳肴幾年后卻只能在回書中相見了”。讀到這些句子,對他的進步,我感到欣慰。對同學們作文的修改,我安排先由學生互相交換批改,并寫出評語,最后我再批改。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都在動腦,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發現別人問題的同時自己也避免了出現類似的錯誤。通過采取這種作文練習的方法,學生原來認為絞盡腦汁的作文課,也都能在輕松中完成。
我們教室后面還有一個“加油站”——圖書角,里面有老師們和同學們捐的圖書,我把兒子以前買的圖書也都貢獻在了這里,如中國的四大名著、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還有《十萬個為什么》等。晚自習的時間,同學們寫完作業就可以選擇圖書進行閱讀。這是班級最安靜的時候,同學們讀著這些名著,一個個如饑似渴。通過這些課外的學習,同學們擴大了知識視野,激發了閱讀興趣。
回顧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對孔老夫子兩千多年前教導我們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深切地感受到,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是我的本分,而要有效地“傳道授業解惑”則需要堅持不懈地探索。探索永無止境。我既然當了一名語文教師,并愛上了這一職業,我將為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探索不止,求索不已!
參考文獻:
[1]顏偉.體育教學質量現狀及提高對策分析[J].甘肅教育,2019(4).
[2]呂恒萊.實施多樣化體育課堂優化有效體育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19(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