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容
【摘 要】 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時代價值在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堅持不忘初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開放包容,增強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在新時代,要堅定文化自信,深植底蘊,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揮先進價值導向;固牢新時代崇高理想信念,激發信仰力量。
【關鍵詞】 新時代 文化自信 時代價值
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的靈魂,是歷史的傳承、價值的賡續創新和精神的興盛。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該民族文化的價值、意義和生命力的高度肯定、贊許與自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提出了系統的文化自信思想,包括文化自信的地位與作用、文化自信的來源與內容、文化自信的路徑等。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進一步深化和創新了文化自信思想,從時代背景、文化立場、主體內容、發展戰略等方面,作出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嶄新理論詮釋,將對文化自信的認識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
一、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應有的一種基本態度,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持、信仰與敬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核心還是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①堅持文化自信,堅持中華文化創新性地發展,堅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來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自信。
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新時代更需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思考文化自信應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文化上作出的理論回答,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最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理論先導。
二、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是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最新理論論述,不僅對文化自信的概念、對象、動力、地位、作用等作出了新的闡釋,而且從文化建設規律的高度,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體現出鮮明的時代價值。
(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文化立場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則,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性質與方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旗幟鮮明地強調,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中華文化立場。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內容范疇就是“三重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立文化自信之“源”,革命文化提供文化自信的“紅色基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前進方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主體,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實現“三重自信”的有機合一,并最終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時代文化自信,就是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不忘本來,根植于深厚文化沃土,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不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固牢社會主義根本;堅持面向未來,把握文化發展的先進性方向,創新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堅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來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
(二)堅持不忘初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從本質上講,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服務人民的文化。“不忘初心”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使命指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共產黨人的“初心”的明確回答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在新時代,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將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目的,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貢獻強大的精神力量。
(三)堅持開放包容,增強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前提,有助于增強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與信心。中華文化秉承開放、包容、兼收、融合,潤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開放、廣泛汲取其他文明優秀成果的獨特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科學性、人民性和開放性,讓中華文化更有底氣地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在新時代,我們要以更加自信的文化心態參與世界文明的對話,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著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好構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增強世界影響力,更好地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培育新時代文化自信的路徑
培育文化自信,不僅要對既有文化的堅守與自豪,更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進文化自主創新,以文化創新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中華文化新輝煌注入強大生命活力。
(一)深植底蘊,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深厚沃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以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氣,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深沉根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④我們要注重中國傳統社會價值理念的創新與升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發揚堅守正義、自強不息、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人文精神,以文載道、以文化人,滋養文化自信的精神氣質。批判性吸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美德因素,注重道德教化與個體德性養成,以德潤心,以規促行,引導個體向善的精神追求,構筑全社會向善力量。
(二)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揮先進價值導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是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先進文化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也是文化自信的方向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要以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為引領,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方向,創新發展引領并適應現代化強國的價值理念、思想精神、文化形態與風尚品格。堅持在科技創新發展中推進科技文化思想的創新,以科技文化建設為軸心,推進中國現代科技發展,以科技強大的創造力,增強科技文化自信。在借鑒國外先進文化成果中發揮自主性,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自知、自覺與自信,發揮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
(三)固牢新時代崇高理想信念,激發信仰力量。信仰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是文化自信的終極表現方式。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就是對一個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價值的認同、信奉與景仰。勇于表達和堅守崇高理想信念,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色,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顯著特點。在新的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以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要堅定崇高理想信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⑤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至高表現,是“不忘初心”的信念表達。在新的時代,堅定崇高理想信念作為構筑人民信仰的宏大工程,將宏偉理想轉化為奮進前行的蓬勃力量,將堅守崇高信念升華為共筑人民信仰的家園,進而發揮共同信仰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①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2).
②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頁
③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載于2014年9月25日《人民日報》。
④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