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動下,很多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而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訓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有效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習慣;數學素養;提升
閱讀習慣與數學素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更清楚地理清知識體系,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一、閱讀習慣與數學素養提升之間的關聯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學生數學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智力和接受能力的發展。在當前數學教學中,有很多學生數學語言發展水平較低,缺乏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在對數學知識進行閱讀時的思維轉換較慢,從而使學生常常出現對數學知識錯誤認識和理解的問題。加強學生數學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數學之間的邏輯關系,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數學語言網絡系統,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對提升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也有重要意義,進而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有助于學生形成有效學習方式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將所了解到的知識相互轉換,同時,也是學生對新知識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而在學生閱讀中提升其數學素養,需要學生在腦海里建立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并學會自我學習,才能更好地掌握閱讀中的數學知識和內容。通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養成自我學習和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去理解和分析數學知識,提高自我分析問題能力,從而令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語言總共包括三種形式,主要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對這三種形式的語言進行轉換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同時,數學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不斷增強學生閱讀習慣,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并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構建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
二、培養閱讀習慣與提升數學素養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升數學素養,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樂于閱讀,并在閱讀中提升數學素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也有利于學生保持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三角形”相關內容時,可以提問幾個問題,并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領會。問題1: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問題2:什么叫做三角形?問題3:三角形的邊可以怎樣表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和思考,充分理解數學語言中的含義和相關問題答案。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語言精練性的把握,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二)拓展閱讀內容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提升數學素養,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和數學教材中,還需要對學生到閱讀內容進行拓展,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其他閱讀內容中充分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充,發掘學生閱讀潛能,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提升數學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進行閱讀,對平行四邊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隨后,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福爾摩斯與平行四邊形”的課外閱讀,不僅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眼界,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三)加強閱讀指導
在學生閱讀中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令學生更好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采用不同指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數學素養的養成。例如,在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有很多關于解方程的應用題,教師可以采用整體感知法,引導學生多讀幾遍應用題的題目,從題目當中獲取相關信息,進而找出它們之間的等量關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在讀懂題意的同時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強閱讀指導,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數學素養,使學生更好地解決相關問題。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提升數學素養,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加強閱讀指導、拓展閱讀內容等方面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郭建華,劉權華.關注數學課本閱讀 發展數學核心素養[J].數學教學研究,2017,36(6):28-33.
[2]王德地.以數學閱讀為契機,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3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