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曲揚 戴驚楠
摘 要:信息不對稱對任何類型的經濟市場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國股票市場仍存在著不規范現象,極大地干擾了股市的平穩運行和股市基本功能的實現,主要包括市場固有因素及人為因素這兩大方面。本文通過對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及其成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強化信息披露準則及加強政府監管力度等建議。
關鍵詞: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影響因素
一、引言
自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與此同時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信息不對稱問題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對我國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
本文在諸多學者們的研究之上提出新的觀點,旨在對我國股票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及可行的解決方案,以達到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目標。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由于資源配置不同導致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完全程度不對等的現象及其造成的不公平競爭。
二、我國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分析
1.我國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成因
(1)制度缺陷。各種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了我國股票市場成型晚等特點,而且相對忽視投資功能。在資本市場的建設中過于強調以大型企業為中心,忽略了中小型企業帶來的活力。
在股票市場中,各種制度有著諸多漏洞,主要有發行環節制度缺陷、金融市場內部監管制度缺陷、市場準入制度缺陷及信用缺失等。而這些缺陷的后果是上市公司過度包裝自身實力,使部分小股東受到蒙騙,內幕交易頻發。由此得知,信息不對稱存在于我國股票市場中,究其根本主要是我國股票市場制度存在漏洞以及制度的執行中存在的人為操縱。
(2)交易主體之間的信息差異。各交易主體所處的信息等級不同。將市場信息按照有效性、可靠性劃分為以下等級:第一級是公開信息,傳播范圍大,信息可靠,但很難帶來投資收益;第二級是小道消息,傳播范圍縮小,存在不確定性;第三級是有效性最強的內部信息,來源最為可靠,使交易主體獲取超額收益,但因來源限制,基本無法被中小投資者獲取。
此外,各交易主體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在獲取大量的信息后更棘手的就是處理信息,除了簡單篩選外,還需對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結合交易現狀使其更有價值。這項工作要求較強的專業技能,大部分中小投資者并不具備,所以只能通過專業人士來獲取進行決策,這也是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存在的主要原因。
(3)市場參與主體的利益目標差異。政府部門的作用是合理分配股票市場的資源,維護市場制度的規范性,促進經濟增長;上市公司希望獲取更多經濟利益;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多個人收益。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目標各不相同,可掌握的信息也截然不同,因此參與主體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便隨之而來。
2.我國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的表現
(1)上市公司與政府的信息不對稱。一方面,上市公司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又不違背監管部門的要求,一定會采取一些應對的方法,政府想掌握真實情況是較難的,這就產生了很多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能夠預知未來政策制定修改等信息,而上市公司僅能根據經驗及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這會使其做出的決策負擔著較大的風險,進而影響市場經濟的運行。
(2)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通常來說,上市企業擁有詳細準確的經營狀況、信用等級、實際盈利能力等數據信息,并且其對委托人的投資擁有百分之百的支配權。但對大多中小投資者來說,他們所獲得的企業發展狀況及經營狀況的信息只來源于企業公開發布,這些信息與企業決策者手中所掌握的原始信息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虛假性和延時性。其中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財務造假,二是信息披露非主動性,部分企業對外進行選擇性披露,沒有將實際信息及時全面地公布。
(3)發行者與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發行者于投資者像是生產廠家于消費者,所獲取的第一手信息都是由前者所提供,但與消費者不同的是,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選擇線下交易來實現對產品信息是否準確的驗證,但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所面對的都是虛擬數字,自身無法判斷真實性。這使得發行方始終處于優勢地位,投資者所獲取的信息大都是發行方想讓其了解的,這類信息的精準性與及時性都大不如發行方所掌握的信息。
(4)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持股量的多少帶來的信息不對等,與個人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擁有較多的持股量,所以擁有與發行者對話的權利。還有一類機構投資者如證券公司,與發行人存在業務方面的往來,所以對比個人投資者來說,掌握更為精確的財務信息。
第二,機構的資金充足,完全可承擔搜集所帶來的成本,但個人卻因昂貴的搜尋費用,在搜集時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信息的數量與質量往往是交易者活力的關鍵,所以,機構投資者在信息搜集方面所具有的先天優勢以提高其投資質量。
三、我國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影響
截至2019年04月16日,深滬上市公司達到3622家,股票21491只,總市值超過590072.72億元。股票市場的發展,促進了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多元化。但是,目前的交易市場并不成熟,平均股價收益比率過高,部分企業存在造假作弊,部分機構投資者利用優勢操縱市場,部分中小投資者抱著投機心理,監管措施不得力,漏洞被利用進行違規操作,長此以往將會造成以下影響。
1.逆向選擇
在成熟市場中,參與主體會形成均衡價格,而一、二級市場互為依存,并以一級市場為基礎。如果一級市場沒有充足的資金,投資性資金對二級市場的信心將直線下滑,市場體系將出現問題。一級市場中關鍵的問題是價格機制,供求關系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新股一直供不應求,投資者等于喪失了選擇權,而對新股的選擇權恰恰是潛在投資者最重要的權益和權力。
由于發行上市要求較高,一方面增加了擬發行公司造假的概率,另一方面發行數量偏少,投資者便要求新發行公司質地良好,因而判斷新發行公司質量的責任有相當一部分被市場推定為監管者的義務。因此,監管部門不對股票進行實質性判斷,將會造成由于發行量較少,忽略了新發行股票質量的好壞,股價往往被高估,造成逆向選擇的后果。
2.投資者權益受損
市場交易應該是公平公開的,不應該被人利用信息不對稱來獲得更多的利益。從普通投資者角度來看,在信息完全公開的情況下,股票的價格主要取決于公司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預期,相反,價格則受各種因素影響,交易價格會發生偏差,投資者權益也必然會導致受損。
四、相關建議
信息不對稱將會對交易市場、金融體系產生難以忽略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較成熟,對信息披露有著嚴格規定,對披露不完全、不真實有著嚴厲處罰,但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相對不完善,對披露準則的制定處在初級階段,綜上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信息披露方面
可信度最高的內部信息主要來源于企業內部,外部的投資者根本無從知曉,所以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勢在必行。此外,規范媒體的信息披露。長期以來,股評行業魚龍混雜,喪失了部分投資者的信任,原本有助于股市發展的行業現在受到如此大的非議,由此可見整頓股評行業是刻不容緩的。從信息的內容、深度兩個角度加大披露力度,證券交易所在公開披露每日交易信息時,應將其內容具體化,實實在在地告訴投資者市場異動到底是因為什么。
2.監管體系方面
僅僅依靠企業自身自然不能實現對其自身掌握信息的完全披露,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建立相關的監管部門,并且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監管措施,雙管齊下,從而實現對企業所掌握信息的完全披露。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首先,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管。其次,加強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管。盡快完備法制建設并投入實行,在發現違規行為后,能夠切實按照法律進行處罰。規范審計行為,審計部門堅決不能縱容各種違規行為,要抵擋住利益的誘惑,堅持原則規范審計。
3.技術方面
盡快創立一個較全面的交易數據庫。上市公司日漸增多,股票市場上信息也越來越復雜,大量的信息用通過傳統媒體來對外發布顯然捉襟見肘,而互聯網容量大、速度快,恰恰能彌補不足。所以,應充分結合互聯網特點與優勢,建立高效的交易信息數據庫,使用者可以在其中查找所需的資料,彌補中小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差距,更好地實現市場“三公”原則。
參考文獻
1.Faten Lakhal. Stock Market Liquidity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around Voluntary Earnings Announcements:New Evidence from Fr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rial Finance,2008(1).
2.商思爭.股票市場治理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關系探微――信息不對稱及其治理視角.財會月刊,2017(30).
3.裴久徵.財政金融視閾下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問題研究――基于商法的考慮.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06).
4.王睿.信息不對稱視閾下審計制度的創新思路探微.現代經濟信息,2017(16).
5.馬鑫杰.基于信息不對稱性反應的股票市場有效性實證研究.商業時代,2013(8).
6.代昀昊,唐齊鳴,劉莎莎.機構投資者、信息不對稱與股價暴跌風險.投資研究,2015(1).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