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惠蘭
(作者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者開展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管理思路。
“以人為本”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在新時期的背景下,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是教師順應人文主義精神要求的重要體現,還是學校培養優秀人才,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重要途徑。“以人為本”作為一種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地開展管理工作的教育理念,能夠極大地突出學生的個性以及能動性,使得學生的發展能夠順應國家的發展需求。因此,“以人為本”一直都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高職院校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助力。
“以人為本”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心智都較為成熟,但是卻會因為社會經驗不足,意志力較為薄弱而受到社會上盛行的“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教師必須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辨別優劣的能力,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獻出一份力量。
“以人為本”的意識較為淡薄
根據筆者的了解,教師在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仍舊會采用比較呆板的傳統管理模式,而這種現象的出現,顯然與教師的“以人為本”意識比較淡薄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筆者認為,教師“以人為本”理念的意識淡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過度強調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內容,并將高職院校的工作中心過分地向教學偏斜[1]。其次,由于教師的工作計劃大部分都是按照教學任務提前做好的,所以,教師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就會更多地偏向按照既定的工作計劃進行,而不關注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一管理安排。這也就直接導致學生的選擇權力遭到剝奪,學生不愿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因此不能夠得到很好地培養。
教師落實“以人為本”的方法缺乏創造性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對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足夠的重視,因而導致教師在落實這一理念時沒有積極去尋找能夠將其順利融入高職院校管理中的方法。也就是說,其落實方法缺乏一定的創造性。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較單一,教育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創新性。這就導致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會更多地偏向應試教育,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的時候會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對學習這件事本身的興趣不高。第二,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比較死板,仍舊采取圍繞著書本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式。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是脫離實際的,是不適合學生未來的發展的。而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課程時,卻也可能因為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導致其聯系實際的作用大大減弱。總之,教師在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過程中非常缺乏創造性,這就導致“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沒有更好地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沒有辦法充分地發揮作用。
加強以學生為本的專職輔導員的培養。在高職院校里,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的教師就是輔導員,而輔導員也是高職院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要在管理中融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須要依托培養具有“以人為本”理念的輔導員,重視對輔導員的管理理念進行一定的培訓,讓輔導員教師在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時候,能夠將堅持以學生為本,在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后對學生進行有著一定針對性的管理[2]。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積極鼓勵輔導員教師積極采取具有個人風格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以創新精神作為自身開展管理工作的方向標。
比如說,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給輔導員進行一定培訓,邀請業內專家對輔導員教師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活動的開展進行更為專業的指導,及時糾正輔導員教師的錯誤管理方式,推動“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落實。比如說,如果某位輔導員教師有比較高的親和力,能夠讓學生對其產生信賴的心理,那么該位輔導員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這一特性,以與學生做朋友的方式親近學生,通過比較友好的相處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而如果某位輔導員教師不擅長與學生打交道,也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到學生的世界。那么,就可以樹立比較可靠的形象,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長輩,對自己保持尊敬感,讓學生信服自己。這種相處方式也能夠幫助輔導員開展管理工作,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總之,高職院校需要安排相關專業人士對輔導員教師的管理能力進行培養,使其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又能夠發揮相應作用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
以學生為本來促進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根據筆者的了解,有部分有遠見的高職院校會在以發展學生的方式推動學校發展。而這種管理理念顯然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的應用的具體體現。推動學校的發展是學校領導開展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學校的發展顯然是依賴于學生的發展的。這樣的關系自然也就是“以人為本”理念在高職院校管理中落實的重要體現。因此,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高職院校的管理中必須依賴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水平進行培養。
比如說,如果高職院校想要為學校樹立“勤奮”、“篤學”的校風,那么就要專注于培養勤奮篤學的學生;如果學校想要把就業率高作為自己的競爭點,那么就要專注于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如果學校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人才強要,就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生的專業水平,使得本校的學生能夠擁有非常扎實的專業素養……總之,以培養優秀學生的思路推動該學校健康發展是落實“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重點。高職院校在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時需要認識到學生是管理工作開展的主體,推動學生的個人發展是落實“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內容,學校的發展必須要依托于學生的發展。
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落實到實處。在當前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在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時,仍舊落不到實處。甚至部分高職院校只是隨意喊喊口號、做做樣子,并沒有真正將其真正運用到高職院校的管理過程中去,有一部分高職院校還為了規范管理而給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因此逐漸浮于表面,發揮不了它真正的作用。所以,現階段高職院校需要做的是逐漸為學生營造一種比較寬松的管理環境,讓學生在沒有壓抑的管理環境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3]。也就是說,教師在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必須要突出人性化這一主體,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給予更多的照顧,努力為學生服務,使得自身的思想盡可能地與學生保持一致性,與學生保持持續性的溝通,使得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能夠得到有序開展。
比如說,如果教師在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對校園餐廳的飯菜有意見,認為飯菜不夠好吃,就應該積極與餐廳管理者進行溝通,反應學生的訴求。當然,教師也可以與餐廳管理者交接一下,放置意見本,并引導學生在意見本上寫上自己的意見。比如說,校外人員隨意出入本校導致本校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受到影響時,教師就應該與學校商議,以比較平和的方式與校外人員進行溝通,或者是嚴格控制校外人員入校人數。再比如,教師如果發現有部分學生家境比較困難,卻又因為自尊心過強而不去申請貧困生補助等,就可以幫助學生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幫助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付出獲取回報。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幫助學生渡過難關。總之,教師需要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實處,通過小事向學生展示自己的人文關懷。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管理過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有效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推動教師轉變自身工作理念,為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斷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