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本文以學生為主體從不同方面闡述如何激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學生主體;學習興趣;方法和效果
【作者簡介】陳平,廣州市天河區天府路小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激發一定的情感,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有積極的探索精神,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的自主意識和自控能力都比較差,并且缺乏對英語知識的了解,若采取傳統的講授法教授英語,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疲憊感,甚至厭學。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并且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就得想方設法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你。首先,我們要用愛心、細心和耐心去感化每個學生。平時多與學生接觸,多溝通,通過日常的談話、閑聊中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語言和行動去感化他們,在相互的接觸中,慢慢地他們就會把老師當成他們的朋友,愿意與你分享他們的快樂、苦惱和秘密,他們對老師的敬慕轉化為濃烈的學習興趣。其次,教育注意要面向全體學生,抓兩頭,促中間,讓全體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收獲。在教學中,堅持少批評,多鼓勵,多表揚,多激勵的原則。老師豎起的大拇指和輕輕地一句Thats Ok. Next time, Great, Super等,將給學生多大的安慰和信心。一旦學生喜歡你,自然而然,他們就會喜歡上你的課,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就會充分發揮出來。學習也不再是件苦差事,而是件快樂事。
小學生是以直觀記憶為主,根據這一特點,課堂上多運用直觀教具,能幫助學生不通過母語或翻譯這個中間環節理解所學知識,也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借助實物、圖片、頭飾、多媒體、簡筆畫等創設英語情境,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同時也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如:物品的準備,畫畫比賽、表演等。就是在這一系列的準備過程中,大大發揮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升華,懂得怎樣更好地生活,欣賞什么是美,怎樣去創造美。
唱歌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英語歌曲都是國內外流傳廣、旋律美、易上口的歌曲,學生特別感興趣。在教授學習Lets make friends交朋友主題時,課前我播放了一首《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聽著這一熟悉的旋律,學生們的情緒高昂,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增添了學習情趣和樂趣,同時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如在學習英語身體部位時,我采用教唱Put your finger on your nose/ mouth...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兩首歌曲,隨著那優美的旋律和輕松愉快的節奏,學生在輕松、毫無壓力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語言。
小學階段的孩子生性好動、好玩。游戲恰好滿足了他們這一天性。游戲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適當的游戲不僅可以減少語言學習的枯燥無味,增加學習欲望,而且可以消除疲勞,鞏固所學知識,在英語教學中,根據所教內容靈活安排有趣有效的游戲,讓學生在一種新鮮、有趣、活躍的氣氛中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別小看這短短五分鐘時間,學生自己做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表達分享他們喜歡的內容,如談天氣、講故事、猜謎語等。師生間的距離在自由交談中拉近,同學間的角色在互變。大家都是教師,大家又都是學生。他們不時記錄下詞匯、好句子,不時地為同學的精彩表達鼓掌,同學之間互相鼓勵。為了短短幾分鐘的演講,他們都需要課前進行精心準備。查詞典、翻閱資料,學生就是在這一查一翻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和擴大了詞匯,在講得過程中提高了英語綜合表達能力,同時還拓展了個人的視野和鍛煉了能力。
此外,我認識到英語學習不應只停留在課堂上,而應當延伸到課外,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接觸英語,運用英語的機會。平時我注意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教他們查詞典、學拼讀、記單詞的方法和技巧,鼓勵他們多閱讀課外讀物,進行寫話練習,教育學生應充分利用生活在廣州這個現代大都市的有利條件,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將看到的英語記下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為了保護學生的這鼓熱情,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單詞競賽,每天一聽、一讀、一詞等活動。讓學生做小主人參與評比,評出優勝者,老師給予鼓勵表揚。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要我學”變“我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