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的學習內容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英語作為一門實用的技能型學科,“說”是學生最應該掌握的部分,也是學生最難熟練的環節。而小學階段是口語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段,為此,我們的教師教學、家庭幫助和社會氛圍都可以為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做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口語能力;教學;家庭;社會
【作者簡介】周婷,甘肅省天水市建三小學。
小學階段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的必要性有以下的體現:
第一,小學階段的升學壓力相對初高中來說較小,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學習黃金學習時期打好學生的口語基礎;第二,口語和聽力能力是相輔相成、齊頭并進的,學生可以在平時的口語練習中,通過聽彼此的發音,訓練正確的語音和語調;第三,由于我們的教學方法有所偏重,中國學生普遍在知識輸出方面較弱,比如“說”和“寫”,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能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第四,學生在進行口語訓練時可以增強英語的語感,都知道實踐才能出真知,只有上手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鞏固效果,建立良好的英語思維。
1.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后,就會安排學生進行讀、背、寫的機械性任務,不僅毫無趣味,還阻礙的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創新自己的固化教學模式。
(1)課堂導入激發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方法,他們對英語感興趣,就會不由自主地摸索下去。所以,教師應該提高口語課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開口。對于一節課的設置,課堂導入環節至關重要,成功的導入可以完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接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所以有必要在導入環節中設置新穎的內容。比如,在一節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同學們播放一些簡單的英語兒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也可以安排同學們學習一些繞口令,比賽誰說得又快與準,如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a can”等等;還可以根據課堂的主題,組織學生 have a free talk,比如“親情”這一話題,學生可以帶上自己的全家福,盡自己所能,介紹各位家人,然后自然過渡到做學課文。老師在此階段應該不斷鼓勵學生“說錯沒關系,只要肯開口都是好樣的。”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們會逐漸說出完整的英語句子。
(2)看圖說話鍛煉思維。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圖片是最直觀、最簡單的一種教學輔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課本中的一些句型、課文等內容,設計一些英語教學的圖片,可以在PPT上展現,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實物。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先對圖片上的內容進行英語描述,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圖片并理解老師說的話,學生進行討論后,再組織同學對圖片內容,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解。當然在這過程要鼓勵學生用和老師不同的話表達自己對于圖片其他的想法。該訓練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
(3)根據聽力材料創設情景。一般聽和說的能力是齊頭并進一起訓練的,這種課型我們叫聽說課。我們需要播放三遍錄音,第一遍,讓學生總結The main idea,一定要注重互動和提問;第二遍是精聽,讓學生記錄下重要的詞語和表達;第三遍,把材料放置于大屏幕上,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查。接下來就展開口語訓練環節,如果聽力材料有一定的難度,完全可以讓學生首先進行機械性訓練,也就是朗讀文章,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評論和反饋。之后我們需要把材料進行有效拓展,讓學生學會組織自己的答案,并把它們表達出來。最常用的有趣教學環節是 role play,比如在外研社小學英語第三冊第一模塊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處于一個陌生的城市中,必須用英語來詢問怎樣才能到達城市中不同的地方。學生會說:“Excuse me, 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然后另一個學生進行回答;在本書中的第四模塊中,我安排讓學生扮演好客的主人,招呼客人吃桌上的食物,他們會說:“Do you want some meat?”。教師也可以依據課本內容,在教學中設計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們在特定情景中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從而提高自身口語能力。
2.抓住課外練習口語的機會。
(1)教師在課下的言傳身教。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教學不能只在課堂上進行。只有花大量時間進行英語學習,才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極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課外, 還應將課堂進行延伸,幫助學生在其余時間有更多機會學習英語。 比如,教師和學生平時可以盡量使用英文打招呼。 在學校舉辦元旦晚會等聯歡會時,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們將課文內容改編為話劇,進行匯演。如此一來,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口語表達,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總之,英語口語的教學改革前路漫漫。教師在平日里進行口語教學時,必須要做到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實現從“認真聽”到“積極說”最后到“自然說”。
(2)積極鼓勵家長,家校合力。老師要在家長會上強調提高口語的重要性,贏得家長的配合。在家庭中,家長不能只讓孩子一個人讀課文,單詞,而應該盡量能參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中,即使不懂英語的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用簡單的日常語和自己打招呼,比如早上起床,孩子對父母說“Good morning!”,離家上學“Goodbye!”從簡單口語開始,慢慢培養成習慣,孩子們可以說得更多。
(3)政府提倡素質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需要政府來引導,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要發展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即使口語暫時并沒有列入考試范圍,但作為一門語言,學習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溝通, 所以老師萬萬不可趕進度趕排名,而要讓學生掌握和吸收真才實學,會用這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