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貴
摘 要:一般來說,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不同的規劃管理形式實際使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和研究。如何構建一個和諧、合理的空間體系,就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關鍵所在,這還涉及到對空間形態理念的充分應用。由于實際的空間形態有很多,在具體應用這個理念進行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時,還需要明確工作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這就是本文需要討論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空間形態 城市 規劃管理 可行方法
城市規劃管理主要就是結合城市的用地總面積,分析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分布情況,保證新時期建設工程的合理性,發揮城市用地面積的實際使用價值。
一、空間形態與城市規劃管理之間的關聯性
在實際開展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時,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明確意識到城市建設工作與空間形態之間的聯系性,從這個角度出發研究有效優化管理工作內容和形式的方法,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空間形態。常見的空間形態有很多,其主要指的是建筑物內部呈現出的整體形狀與結構,比如,下沉式空間指的是就是地下室、地下車庫等等在地面以下的建筑物空間。現階段,城市外部整體空間結構的設計也屬于空間形態的一種,人們應用空間布局開展社會經濟活動,也就是說空間形態的組織構成這兩個方面并不獨立,它們相互聯系貫穿于城市規劃管理的整體過程中。這就表示空間形態需要與城市建筑物聯系起來才能發揮其基本形態的重要作用,滿足人們對于空間設計方式的個性化需求。
2、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的統稱。通常來說,人們都將城市規劃工作放在平面圖上來進行分析和研究。然而實際上規劃管理還包括三維空間的研究,比如,樓高問題與輸電線路、供暖管道設計之間的規劃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三維空間的模型來進行細節化的分析,這樣才能保證施工建設工作的科學性。因此,這就表示管理人員必須要意識到空間形態理念的重要作用,將其融入到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當中,推動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這還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以便設計工作方案,規范工作流程。
二、空間形態下的靜態城市規劃管理方法
靜態城市規劃管理指的是城市的一些規劃設計圖,比如,建筑物分布情況的平面圖、交通規劃路線等等。對這些內容的規劃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質量,推動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而在新時期,管理人員要想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將規劃管理工作與空間形態理念有機結合起來。
1、靜態平面設計圖。基于空間形態的理念下,在實際設計平面圖紙時管理人員應當在建筑物分布情況的圖紙上繪制整體的交通路線圖,將這兩種元素結合起來才能觀察出城市內部的空間形態平面圖。在這個環節上,如何繪制圖紙,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就是管理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比較常見的規劃管理方法就是先對城市內部分布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并利用先進的GPS系統進行定位,然后繪制網狀方格圖。用不同顏色的線段來代表不同的長度距離,將城市內部所有的信息繪制在一個平面圖當中。從交通路線的角度來看,應當對一些路線的重合處進行重點管理,避免出現交通擁堵而引發交通事故,保證城市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從建筑方面來看,可以明確市中心所在,為人們選購符合自己需求的居住地點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是新時期較為有效的城市規劃管理方法,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并在各個城市當中推廣使用。
2、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新時期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當下,人們可以發現城市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而管理人員還需要明確城市的實際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在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當下推動城市經濟、文化、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從空間形態的角度去優化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比如,以蘇州市域為例空間句法的模型表明,雖然蘇州是長江三角洲中僅次于上海的空間節點,滬寧通道是其命脈,然而它位于南北兩大板塊之間,當南北兩大板塊發展成熟并與上海形成空間聯動時,蘇州在長三角空間結構上有被弱化的風險。因此,城市的發展就需要另辟蹊徑,研究出新的空間發展方向。
三、空間形態下的動態城市規劃管理方法
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會建設新的建筑物,修建新的交通道路,對這些內容的科學規劃與管理就是城市動態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
1、具體工作流程。在空間形態下,管理人員要想提高動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首先就需要分析出新的施工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明確城市建設工作的可行性,同時應當從平面圖的角度來進行對比,分析出城市內部結構的變化情況,建立相應的立體模型。以居民樓的建設工作為例,具體的工作流程就是:結合空間形態進行選址,實地測量確定施工總面積,分析施工材料運輸的便利性以及噪音對周圍的影響,選定施工操作方法,完成施工建設工作。
2、創新管理方法。在空間形態下對城市進行規劃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相關城市管理人員需要意識到,傳統的管理條例已經無法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支持與保障。在創新管理內容時,應當結合國家相關管理機制以及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設置。同時還應當重點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行培訓和考核,保證其具備參與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最后,創新管理工作還需要員工具備相應的創新意識,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不斷總結管理工作的經驗,從而推動城市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 論
一般來說,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不同的規劃管理形式實際使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具體的規劃管理過程中,城市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管理工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能夠分析出空間形態理念與城市規劃管理之間的關系性,積極借鑒其他城市的規劃管理經驗,結合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研究,這是新時期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楊滔.空間句法:基于空間形態的城市規劃管理[J].城市規劃,2017,41(2):27-32.
[2] 解揚,陳驍,張杰.基于交通節能視角的巨型區空間形態研究[J].北京規劃建設,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