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玉
摘 要:讀寫互動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是根植于中國語文教學領域的傳統精華。閱讀是理解吸收,寫作是實踐表達,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互動,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讓學生習得寫作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文本中的讀寫結合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捕捉學生的真實感受,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從而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使之并蒂花開,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讀寫互動;小學語文;有效性
語文科目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如果把語文科目的學習過程比作一輛前行中的自行車,那么閱讀和寫作就像是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前輪和后輪協調運作,自行車才能平穩向前;閱讀和寫作并駕齊驅,學生才能構建更加系統的語文知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隨文微習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布局和整體框架。
一、仿寫,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學生可以模仿的范文,其在文章立意、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方面都堪稱典范。當學生在閱讀這些優美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文本的修辭、體裁以及結構,從而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進而使得學生形成一定的遣詞造句能力。
首先,是文章修辭手法的仿寫。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修辭手法有擬人、排比、比喻和夸張,這些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山中訪友》這篇文章中,作者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將自然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如“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選擇一個自然景色,展開仿寫。學生可以選擇山間的青松,可以選擇石縫間的小草,將青松和小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描寫出來。
其次,是寫作結構的仿寫。語文教材上的很多文章都有著清晰的文章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文章結構,進而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做到條理清晰和層次分明。如《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老北京從臘八到正月十九的整個春節習俗詳略得當地描寫了出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典型的家鄉節日,如端午、中秋、重陽或者是春節,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將其描寫出來,進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特點的同時做好寫作積累。
最后,是文體體裁的仿寫。小學生不僅要學習寫作記敘文,還要學習基本的說明文。如《鯨》《松鼠》《新型玻璃》等文章,都是說明文。在學習這些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寫作對象展開說明寫作。如動物方面的,小貓、小狗、小鳥等比較常見的;如生活用品方面的家用電器,等等。學生寫作說明文的過程中,就會對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等說明性的寫作手法加以靈活運用,也會對說明文這一文體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學習了中國畫的留白藝術,有很多言簡意賅之處,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如果學生能夠在文章的空白之處展開合理的想象,那么就說明學生深刻理解了文本內涵。如果學生的想象之處存在偏頗,那么就說明學生沒有從根本上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教師不妨選擇文章的空白點,讓學生結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展開合理的想象,并讓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例如《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描寫: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涵展開合理的想象:父親在盯著鱸魚看時,腦海中想到的是什么?是什么讓父親做出了將鱸魚放回到湖里的決定。父親的心中有可能也做出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父親心中有可能會想:到底是要將鱸魚放回湖里呢?還是將鱸魚帶回家。如果是將鱸魚放回湖里的話,孩子不同意怎么辦?要如何跟孩子解釋?學生可以就此展開合理的想象與寫作。
還例如《窮人》這篇文章中,就運用了多個省略號,將人物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地描寫了出來。如“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想要表達但是省略掉的內容描寫出來,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續寫,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所謂續寫,就是在原有文章基礎上的擴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鍛煉想象能力、聯想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教材,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從而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還是以《窮人》為例,這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漁夫的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以漁夫和漁夫妻子桑娜不約而同地想到要收養鄰居孩子為結尾,但是收養了鄰居的孩子之后,他們的生活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他們自己本身已經有五個孩子了,再加上鄰居家的就是七個孩子,一家九口人要如何解決生存問題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章提供的社會背景展開合理的想象,并將其運用書面語言寫作出來。
還例如《月光曲》,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一對貧困的兄妹,當他們聽到貝多芬親自演奏鋼琴曲后,他們的生活是否會發生一些變化呢?妹妹是否會變得更加熱愛彈鋼琴?學生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讓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四、縮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縮寫,顧名思義,就是將內容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寫成較短的文章。縮寫不能改變原文的主題或中心思想,也不能改變原文的梗概。縮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將冗雜的語言精簡化,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概括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篇幅較長的小說,讓學生展開縮寫,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例如《湯姆索亞歷險記》,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敢于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湯姆歷險的全過程描寫下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本理解能力,他們通過閱讀全文就能理解到湯姆索亞的聰明、富有同情心、樂觀勇敢、喜歡冒險、頑皮等性格特點,那么他們的縮寫中就要圍繞湯姆索亞的性格特點和冒險經歷展開寫作,從而將小說過程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
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歡天喜地的大年夜凍死了,特別具有諷刺意味。在小女孩瀕臨死亡之時,她劃過火柴,分別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和疼愛她的奶奶。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整篇童話故事,在不改變童話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縮寫:在一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窮苦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她又冷又餓,于是一次次地點燃了火柴。在火光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縮寫內容,讓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共同進步。不同的學生會縮寫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寫作能力。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互相評閱,或者指出文章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意見,或者學習文章中優秀的地方。
五、改寫,引導學生體味詩歌意蘊
詩歌是中國文化史上璀璨的奇葩,歷久彌香。其語言凝練生動,并且大多數的情景相融,意趣橫生,極富美感。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充分感受體悟詩歌的音律美、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使其從小受到詩歌文質兼美的感染與熏陶。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引導學生通過對古詩的改寫來加深對詩歌意蘊的體味。
例如《泊船瓜洲》,在這篇詩歌中,作者從距離感寫出了對故鄉的一片深深的眷戀之情。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詩人王安石在寫作這首詩歌時的背景特點,從而讓學生在深刻把握作者思想主旨的基礎上展開改寫。當時,王安石正奉詔進京,離鄉北上。王安石的內心是不想進京的,但是他又推辭不掉皇命。就是在這樣憂心忡忡、思念家鄉的心境下,王安石作出了《泊船瓜洲》這首千古流傳的古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改寫。學生可以用第一人稱,以王安石的口吻,描寫自己當時的所思所想。學生也可以用第三人稱,將王安石在瓜州江邊的所思所想寫出來。
還例如《秋思》,作者張籍當時孤身一人,在遠離家鄉的洛陽,遇到了一個故人,于是張籍就托故人捎信給家人,并在此情此景中寫下了這首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孤身一人的作者,看著漸行漸遠的送信人,想著家中的父母妻兒,會是什么樣的心境呢?學生可以結合詩歌的意境,將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寫出來。
六、閱讀心得,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言有著豐富的魅力,語言文字能夠創設一個神奇無比的情境,能夠把讀者帶入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學生會隨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極而泣,或悲傷不已,或神情愉悅。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中的情感變化和心得感受寫作出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首先,是教材文本中的閱讀感受。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以及《慈母情深》這幾篇文章描寫的都是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每時每刻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學生在閱讀過這些文章后,有哪些閱讀感受呢?學生是否能夠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感情呢?學生對父母又有著怎樣的感情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寫出來,從而讓學生通過閱讀和寫作形成一定的生活感知能力。
其次,是課外讀物的閱讀感受。語文教材上的文本是非常有限的,學生必須要通過課外閱讀,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才能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時,又有著怎樣的閱讀感受呢?如《綠野仙蹤》,這篇故事告訴我們要如何成長,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獨立自主地處理事情。學生在閱讀這篇童話故事時聯想到了什么呢?假設自己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多蘿西,有可能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學生可以將其寫出來。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通過仿寫、改寫、續寫、縮寫、補白和閱讀心得等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麗云.論小學語文教學的讀寫互動[J].教育現代化,2018(24).
[2]劉雪穎.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方式的探討分析:以蘇教版小語教材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6(34).
[3]李曉航.有關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互動新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