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并在國民經濟建設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管理會計于其而言,同樣意義非凡,只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管理會計本身所應具備的價值往往為各種因素所作用、所限制,這就意味著在當下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者必須重視管理會計工作,促進相關工作內容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管理;管理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日漸擴大,已經成為現代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因為中小企業本身規模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至于管理會計在企業內部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而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更好地落實和完善管理會計本身的作用與價值,就要采取具體的策略,對管理會計實施的過程和路徑予以完善。
一、管理會計的基本內涵
所謂管理會計,就意味著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有足夠的眼界,要從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中汲取營養、汲取靈感,應用到管理會計的實際工作當中。從現實影響的角度來說,管理會計通過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匯總,并根據匯總結果對市場環境進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和預測,圍繞預測參與企業決策,為其提供頗有價值的依據和參考。如此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制定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盲目、假大空和不切實際。
二、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困境
雖然部分中小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嘗試著采用管理會計,但礙于自身的發展實力、運營經驗難以達成效果,更無法促使這樣一種管理模式真正意義上發揮作用。
(一)中小企業本身管理會計體系不健全
在歐美發達國家,針對企業管理會計都會有專門的組織負責其推廣與發展,比如美國的管理會計師協會、英國的特許管理師協會等。但是在中國卻沒有這樣的組織,自然也就導致了中小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缺乏專業的指導,更沒有契合的文件與政策對其發展進行有效的引領和規范,如此就導致企業本身在管理會計的定位上存在偏差,無法生成規范的、標準的管理體系,進而導致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被限制,功能被扼殺。
(二)管理會計意識薄弱,專業性有所欠缺
國內的中小企業普遍情況是管理者便是出資人,其只具備基本的盈利者思維,卻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這樣的企業即便有內部專屬的財務部門,但大部分情況下也是聚焦在比較單純的會計核算領域,涉及不到“管理”層面,上升不到“管理”的高度。更何況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內置的財務管理部門,而是委托給外置的會計事務所處理財務問題,這就導致其很難為企業提供特定的、專業的服務,自然也無所謂探究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
(三)財務信息化水平較低,限制管理會計作用的發揮
現階段,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在財務信息化應用方面,僅僅是使用到了較為傳統、大眾化的記賬軟件、核算軟件,并沒有圍繞成本、倉儲、應收付和銷售等模塊形成相應的管理策略,這就導致管理會計整體上的財務信息處理能力較為薄弱,更缺乏信息敏感度,一旦遇到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頗為有限。
三、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的完善路徑
為了更好地解決目前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瓶頸,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來進行突破:
(一)轉變理念,提高認識
雖然管理會計和普通的財務會計共生于企業的財務系統當中,但二者的定位和目標有著本質的不同。管理會計不是單純的企業內部財務核算,還包括對財務數據的深加工、延展及信息處理利用,讓數據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當下及未來服務。可以說在這樣一種情境下,企業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會計意識是影響管理會計實際應用效果的關鍵性因素,企業管理者只有轉變理念、提高認識,從過去單純的財務會計思維轉變和提升至管理會計思維,落后的管理思想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另一方面,就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說,受制于企業規模、員工的專業程度及資金鏈條等多重因素,管理人員有必要在開啟管理會計應用的過程中,合理統籌和規劃企業的實際財務情況,要保證企業不能長期處在較高的負債當中,要保障最為基本的現金流。一切管理策略的改進、管理效果的提升,歸根到底要以此為前提,這是基礎、更是保障。
(二)加強培訓,提高素養
現階段國內中小企業管理會計人才缺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問題。如何有效吸納人才、如何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必然要引起重視。
首先,要加強企業內部已有財務工作人員的后續教育。很多中小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不僅缺乏管理會計思維,甚至本身并非“實戰派”的會計專業出身,雖然會在后期競爭上崗的過程中因為職業資格證書獲取一時工作的屏障,但是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崗位所需相差甚遠。因此對其所開啟的后續教育十分重要,企業要加強對其的專業培訓,拓展其信息渠道,借以提升其綜合素質,讓他們在接受培訓,接受與時俱進的財會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企業運營的相關知識,包括法律生產、采購招標、市場營銷、國內外貿易等知識,使之能夠在日后的實際工作當中,不斷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和思維,預測和規劃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促使企業走向正軌,獲得更為長足的發展。
其次,中小企業還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吸納和引進,要以管理會計隊伍的建設為重要議題,從長遠角度出發,以高質量的人才組建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隊伍。因此在企業既定的招聘工作當中,要注重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其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財務人員所應具備的硬件知識、核算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管理思維、統籌能力及戰略規劃思維,其不僅能夠對既定的內容進行計算,更能夠基于已有的信息以數字規劃未來。另一方面,企業在進行招聘時,應對優秀的管理人才配以相應的薪資福利,以此來留住真正的人才,確保內部管理會計團隊能夠快速建立、發展起來。如此,等于降低了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出現風險的可能性,也為企業優秀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確立、未來戰略的正確制定和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完善體系,提高效率
結合國家財政部門在2014年10月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要基于這一指導意見慎重提出符合企業建設發展需要的總目標,并圍繞這一總目標設置具體的管理任務、實施計劃和落實原則。在具體的體系建設方面,包含這樣幾處細節;
首先,優化財務組織管理結構,在財務管理部門當中下設管理會計團隊,并由其負責特定的管理會計活動及工作。除此之外,該團隊還要加強同市場營銷、生產管理、貿易銷售等部門的直接銜接與配合,促使管理會計能夠真正意義上在中小企業內部、在戰略決策方面發揮作用。
其次,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既要有一套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更要有合理的人員配備,更要讓各個崗位之間相互協作、相互牽制、相互影響又相互合作。舉例來說企業內部的倉庫管理、會計、出納及記賬之間就要存在這種相互關聯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此才有可能讓企業的財物得到充分管理,內在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另一方面,完善的管理會計制度包括良好的內部監督機制及內部控制制度,前者主要用以形成自律、自覺的內部監督機制;后者則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安全管理措施,可以確保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真實可靠,財務安全有切實保障。在具體設計和制定方式上,制度的設計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聯合商議制定的,如此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助于企業取信于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生成優秀的口碑,提高其在普通消費者及商業客戶之間的影響力。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競爭日漸激烈,而在這樣一種激烈的情勢下,若想站穩腳跟,若想立足,就必須不斷修煉和提升自己的內功,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是提升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如此才有可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最為基本的助力,才能促使企業長效、穩定而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紅.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新會計,2015 (12): 43-44.
[2]李曉虎.管理會計信息化實施路徑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25-26.
[3]楊雁,于建輝,田小明.管理會計在企業內部的應用于發展路徑研究[J].經濟管理者,2017 (20):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