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淼
摘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兼具知識性與技術性特征的學科,對于學生綜合性實踐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究在自主學習視角下如何幫助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自主視角;高中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養成策略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精心設計,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掌握學生興趣愛好,從而促進課堂活動趣味性與多樣化的發展。學生在自主學習模式下能夠更加輕松地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技能,進而實現信息技術素養的養成。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
一、獨立預習中生成自主意識
預習作為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充足的保證。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在課堂學習時的熱情就會高漲,進而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反之,會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而言,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比如,在開展《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先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制定預習要求:通過表格的形式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進行梳理,進而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產生清晰的認知。學生要想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就需要認真閱讀教材,還要深入研究具體問題,充分利用互聯網對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從而順利填寫表格。學生對于預習工作非常認真,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這種預習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教師在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時,需要對學習目標加以明確,進而促進學生具體操作,按部就班地進行預習準備。通過預習,學生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明顯提升。通過引導學生獨立預習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針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知識,教師需要精準掌握,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任務引領中生成計算思維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任務時,需要對教學目標與任務關系進行綜合考量。需要對知識結構框架進行彰顯,任務之間還需要呈現出密切的聯系。高中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諸多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再加上接觸計算機的時間有長有短,教師在布置任務時需要遵循差異性的原則,設計梯度性的任務,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比如,在開展《文件的下載》這一章節教學時,教師通過詢問調查了解到絕大多數的學生接觸過計算機,有過下載文件的操作經歷,因此在剛開始進行教學時,會讓學生們回憶自己下載文件的經歷,學生們踴躍回答。在為學生傳授文件下載方法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與掌握情況,設計學習任務:凱凱同學最近迷戀上一部叫《都挺好》的電視劇,他想把每一集的視頻下載到同一個文件夾中,他該怎么進行操作呢?下載的文件名該如何設置呢?如果凱凱同學想查看文件夾的大小又該怎么操作呢?學生們可以利用手中的電腦進行實踐探究,從而掌握文件的具體下載方法。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學生探究心理強的特點,將學習活動通過任務的形式加以呈現,引導學生在探索中解決問題,進而促進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認識水平已經逐漸趨近于成熟,已經完全具備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情況,制定出科學的合理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即可。教師可從“任務”入手,引導學生解決相關問題,迎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分析的過程中,舉一反三的能力得以形成,從而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有效合作中生成應用能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自從產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歡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時,可以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識情況來開展具體的小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是一種考查。合作學習對于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但是需要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萬能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選擇地加以使用。
比如,在開展《文字及其處理技術》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合作學習的任務:每個小組成員在課余時間或者是上學、放學回家的路上留心去發現街上出現文字誤用的標語,其他小組成員給出這個字的處理方法。由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因此學生們非常主動地思考解決的方法。教師順勢可以發揮出自身的引導與點撥作用:“大家可以從文字發展角度進行闡釋,進而對漢字進行處理。”學生經過教師的點撥,紛紛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與討論。組長對大家的建議進行梳理,并將每個人的建議以表格形式呈現出來,課堂學習氛圍異常濃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對文字處理的相關知識也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處理問題,自然變得更加簡單。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將學習的重難點呈現出來,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將合作的價值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生成運用能力。
四、總結反思中生成核心素養
新課改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入嶄新階段,課堂總結反思備受重視。但縱觀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師的許多認知仍然存在偏差。部分教師將總結反思作為一種時尚追求,這就使總結反思活動呈現出模式化、形式化的特點。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教師是反思的主體,授課活動結束后進行簡單的總結反思就可以了。”這顯然與新課改的精神背道而馳。課堂教學后的總結反思是雙向的,即教師要進行總結反思,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也要進行總結反思。例如,在開展《表格數據的處理》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反思:“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總結反思。教師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思維導圖到講臺前進行展示并講解。有的學生說:“我以‘智慧樹的形式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圖中畫三角形標記的地方就是本課的重難點,三角形標記越多,這個知識點越重要。”通過學生的講述,其他學生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整節課的框架清晰地呈現在學生腦海中。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維度構成的。教師與學生是兩個重要的因素,兩者相輔相成,開展教學總結反思也是如此。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效果等進行總結反思。學生可以從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總結反思。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總結反思可以著重讓學生進行,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總結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展開自主學習是教學常態。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特點等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多元引導,深度挖掘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獨立預習、任務引領、有效合作、總結反思等方式都能有效觸動學生,啟動他們的思維認知,促使他們生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參考文獻:
[1]林壽星.淺談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意識”及其培養[J].福建電腦,2018,(9).
[2]張家聲.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高中計算機教學探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6).
[3]盧瑩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黑河教育,2018,(2).
[4]曲慧.論信息技術教學視域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科技風,2018,(22)
[5]楊琳.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2).
[6]羅潔晶.核心素養滲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
[7]藍浩.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探討[J].福建電腦,2017,(12).